这届家长焦虑了,占周末“一席之地”的课外班到底该不该上?

2021-04-15 09:59:49 作者: 这届家长焦虑

校内减负的口号喊了好多年,不少中小学生还是每晚九十点钟才能完成作业。不仅是写的作业,还有需要背诵的。在中高考分数线的指挥棒下,学校已经尽量适度帮学生减负,而学科类课外辅导班却在大部分中小学生的周末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学科类培训班会不会加重孩子的负担?课外班上了有没有效果?是孩子的兴趣还是家长的意愿?一年花费多少钱?日前,记者在晚报小记者团发起调查,64%的家长认为孩子上辅导班成绩提高了,50%的家长在辅导班上的年花费超过万元。其实,相当一部分家长虽然觉得奔波于各大培训班很辛苦,但又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左右为难还是投入了较大的资金和精力。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飞得更高”。青大附中 供图

存在现状

大部分学生周末都有课外班

“我所了解的孩子,基本上周末都有课外班,其中上辅导班的大概占到七八成。”陈老师是市北区一所小学的语文老师,也是晚报小记者团的一名家长,她的孩子上二年级,上幼儿园时就报了幼儿英语班,上小学后已经在某教育机构报了两年的线下数学班和英语班,每年花费两万元,预计下一年还会续报。

“有些课外班的课程体系很吸引人,跟校内老师讲的内容不一样,会有一些内容超纲,英语剑桥版本也很好。”陈老师介绍说,她认为有些课外教学机构很有营销手段,统一时间开通抢课,家长们为了挑校区、挑老师都“抢疯”了。而且通过考试把孩子分在不同的班级,比较能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

小记者家长刘先生给上六年级的孩子报了线上课程,近2万元对应180学时,“1学时就是1小时,算下来的话1课时是100元出头,学科可以自选,选几科都可以,自由抵消学时,用完为止。”

面对选择

有的孩子受益有的家长诉苦

“孩子报班后有提升,效果还是不错的,因为孩子更愿意听老师的话。”“课外培训机构的水平参差不齐,建议少一点为应对考试而设置的课程。”“还是应以校内知识为基础,课外培训为辅助,适当巩固和拓展校内知识,夯实基础。”“只学薄弱环节,提升孩子主动思考的能力,锻炼他的思维。不建议学太多,或提早学什么知识。”“学科类培训当下情况的一种无奈选择。”小记者家长们各抒己见。

“国内学习环境已经市场化,别的孩子都在报班,我的孩子如果不报,成绩和个人能力就会比同学弱,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所以被逼无奈报班!我报班的初衷是因为孩子学习缺乏主动,需要有人课外指导孩子。现在认为报辅导班没有必要,有些后悔报班了。”一位小学低年级的小记者家长表示,她花万余元给孩子报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线上辅导班,感觉加重了孩子的负担,而且学习成绩没有明显改善,“希望还孩子一片净土,也给家长减负,辛苦赚的钱都给了辅导班,负担太重了!”

调查1:

七成报班是由家长促成

《青岛晚报小记者学科类课外培训班问卷调查》显示,在报班的中小学生中,选择英语课的占64.18%,选择语文和数学课的均占50.75%。65.67%的孩子参加线下培训机构,26.87%参加线上辅导,7.46%选择私人家教。每节课的补习时长多为1个半小时和2个小时。70.15%是由家长动员促成的报班,29.85%是孩子主动提出报班。52.24%的家长感觉学科类培训班有时候会加重孩子的负担,34.33%的家长认为不会加重负担。61.19%的家长报名初衷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尤其是提高弱项。

调查2:

半数孩子每年花费过万

64.18%的家长认为报班后孩子的学习成绩提高了,35.82%的家长认为对孩子成绩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孩子参加了学科类培训班后,除了成绩变化,还有哪些收获呢?面对这道多选题,67.16%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信心增强且学习方法改进,43.28%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困惑得到解决,37.31%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态度变好。52.24%的孩子每年用于学科类培训班的花费是1万元及以上。在报班途径的多选题中,71.64%的家长是通过孩子的同学或其他家长介绍而报班,50.75%的家长会因为被广告吸引而报班。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