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个农民工集体“造假”:有些人为了生存,放弃了自己

2021-04-15 12:05:01 作者: 8000个农

作者:Quasimodo

“亲爱的西奥,我正朝着目的地走,我以为那个地方很近,但也许非常遥远”。

这是梵高写给弟弟提奥信中的一句话。

一百多年前,梵高的画作无人问津,一生只卖出一幅画,最后在贫困潦倒和精神失常中自杀而去。

一百多年后,梵高被誉为印象派大师,成了“世界上最昂贵的画家”,每一幅画作都价值连城。

在写下这封信时,他或许没有想过,在相隔万里以外的中国东南部的一个小村落里,8000多名的画工依靠模仿他的画,养活了自己的家庭。

这是一个关于画工的故事,

也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

《中国梵高》

有位豆瓣网友评价道“这是一群在产业链流水线最末端的赝品创作者,但他们仰望着星空、遥想着一位伟大画家的一生。”

误打误撞走进梵高的世界80年代,香港画商黄江来到大芬村,他收了几十个进城打工农名做画工,开始自己的仿画生意,将临摹出来的世界名画出口到海内外。01.

从此之后,大芬村聚集了越来越多像黄江一样的画商,也越来越多农民工成为了画工。

鼎盛时,中国生产了欧美市场70%的油画,其中的80%来自大芬村,由此它也被人称为中国油画第一村。

纵长400米的村子,有8000多名画工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大大小小的画室、工作坊在这里遍地开花,各式各样的油画挂满在橱窗里。

生活在这里,画画是大多数“农民画工们”谋生的一种手段。

无关艺术或梦想。他们在这拥挤狭小的画室,工作、吃饭、睡觉、养育子女。是家,也是工作场所。

接到大单子,他们会分出三四条流水线,每条线七八个画工,每个人负责一个局部。

我画眼睛,你画头发,他画树木,每个人都有严格的任务分配,拼起来便是一副完整的画。

效率高时,能够一天画上十几幅画。

他们所做的一切和工厂里的工人并无二致,每天都重复着枯燥无谓的动作,将油料堆砌在指定的位置。

问他们了解这些画背后的故事和作风时,他们只是沉默,越发沉默。

赵小勇,也是这条流水线上的一名画工。

与别人有所不同的是,他专攻梵高,几乎将对方的所有的作品都画过了。

甚至可以不用草图,落笔即成。

订单最多的时候,一天差不多可以画10幅梵高的画。

之所以会选择梵高,仅仅是因为他的仿画有最好的销路。

对他而言,没钱的苦头已经吃够了。

出生在湖南农村,少年时期,父亲早逝,所有的重担都落在母亲肩上。

但即便母亲辛苦工作,也仅仅解决到一家大小的温饱。

于是赵小勇上到初一便辍学,离开老家到深圳打工。

在踏入社会的头几年,成为工人,每月拿着微薄的收入,似乎一眼望不到自己的未来。

画画成就了当初穷小子,漂泊的生活终于有了着落。

同时也因为画画,赵小勇无意间与一个世界级别的大师有了联系,对他越发好奇。

一起画画的画工们也好奇,他们日夜赶工的仿画背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画家?

在破旧的放映厅里,他们紧盯着荧幕,深深被梵高的故事打动。

当梵高躺在病床孤独地死去时,他们的眼眶早已泛红了。

电影后,一名叫做小鱼的姑娘有些憧憬地说:“我想去学写实风格……”但转念一想,似乎这永远只是个梦想。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