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克制当下的欲望,才能带来更大的满足

2021-04-16 10:38:23 作者: 学会克制当下

仅仅在二三十年前,心理学对中国大众来说,还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学术名词,那时候大部分中国人,还在为小康乃至温饱而奔波,无暇他顾。但是今天,日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开始知道,正确了解自己与世界、自己与社会、自己与他人、自己与自己,是多么重要,它会让我们用一种客观、理性和全面的眼光看待这个极速变迁的世界,特别是当它处于莫名的危机中——比如这次席卷全世界的危机。而这,正需要心理学知识的介入。

为此,我们特别邀请心理咨询师包楚婷在群学书院开辟“生活中的心理学”专题,从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人、事和社会现象出发,深入浅出地解读相关心理学知识,以期为读者们关注自我与社会,提供一面别开生面的镜子。敬请关注。

本文为专栏第二十九篇。

作者包楚婷,江苏句容人,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应用心理系,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曾经想改变世界,现在想治愈世界。

延迟满足效应:

你的克制终将迎来更大的满足

文 | 包楚婷

“延迟满足效应”源于一个重要的发展心理学实验,叫作“迟延满足”实验,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米歇尔设计的。研究人员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能吃到两颗。然后研究人员们就都走了,留下孩子们自己待在房间里,不过他们的表现都被房间里的相机拍摄了下来。

4岁的孩子们对软糖是无法抗拒的,研究人员发现,三分之一的孩子急不可耐,马上就把糖吃了;三分之二的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力,以克制自己的欲望,坚持了20分钟之后吃到了更多的糖。

之后,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在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所谓延迟满足,就是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者放弃眼前的较小满足。能否做到延迟满足,和每个人的自制力有重要关系。而每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自控能力强的人,或者说自律的人,能够抵挡住眼前的诱惑,专注于目标的完成,能够坚持良好的习惯,这样的人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更能取得成功。他们放弃了美食和躺在沙发上看电视,选择控制饮食和运动,为了以后有更健康的身体;他们放弃了挥霍和奢侈享受,放弃了不必要的浪费,而是将这部分钱储蓄起来或者用于再投资。当然,每个人有不同的目标,越长远的目标越需要艰苦的付出,但是得到的回报也会越大。

如今,关于自律的各种心灵鸡汤层出不穷。但我们还是应该从实验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延迟满足效应的设计者米歇尔的三个女人也参与了这个实验。在此之前,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是智商的高低。但米歇尔认为,如果没有自我控制能力,智商也无法起到作用。

“这项实验迫使孩子们去寻找对自己有利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都想得到第二颗糖,但怎么做才能得到呢?”经过对孩子们行为的反复观察,米歇尔得出结论,自我控制的秘诀就在于“转移注意力”。那些等待了20分钟成功得到了另一颗糖的孩子不会一直盯着糖,他们会想办法用各种方式来转移注意力,暂时忘记对糖的渴望。因为注意力是一种有限资源,转移到了别处,那这边就没有了。

所以,表面上是自我控制能力,实际上涉及如何解决问题和执行的能力,背后还是智商作为决定因素。一个人如果拥有优秀的解决问题和执行的能力,那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何况一个小小的软糖考验?所以延迟满足实验对参与者的未来预测性是非常准的。自我控制能力一部分是天生的能力,后天的教育也有重要的作用。父母和老师可以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监督其执行,并用适当的激励强化他们的正性行为。米歇尔目前仍然在继续着这一研究,试图找到更好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