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名上海中学生提前入读清华园,数学“天才”有怎样的世界?

2021-04-16 13:26:09 作者: 9名上海中学

享受破解难题的乐趣,兴奋不已

提前入读清华园的这批学生中,不少人从小就表现出了对数学的热爱。

陈沛青就是这样一名学生,他来自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三(8)班。他的妈妈回忆,刚上小班的时候,别的小朋友都会带着洋娃娃或者小汽车之类的玩具,陈沛青每天带的是计算器,“他上小学之前就已经理解负数、小数等概念;每次去书店,他总要求买一些与自己年龄不符的数学教辅,回家就关起门来自学。”

兴趣浓、悟性高,此后的数学学习道路,陈沛青一直走得既快乐又轻松。陈沛青自学时有很强的专注力和效率,他刷题不多,但善于思考和总结,“做错的时候及时反思,今后不犯同样的错误;做对的时候举一反三,想想题目还能怎样变化。”

华东师大二附中郑以刚同学(右)与数学竞赛教练范端喜。

同样来自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三的郑以刚同学,上幼儿园时就表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数学天赋。他通过画方格总结出乘法口诀,通过搭积木计算平方数、立方数,在幼儿园时已经能够推广出一些简单的数学公式,还会把自己的“发现”编成一首首儿歌。

进入小学和中学后,凭借对数学发自内心的热爱,郑以刚常利用课余时间钻研数学知识,享受破解难题的乐趣,并坚定了成为数学家的志向。

华东师大二附中杨亦诚同学。

数学家,同样也出现在杨亦诚的规划中。杨亦诚是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一年级的学生,用班主任戴中元的话说,他是“他是一名想当数学家、主攻信息学竞赛、研究物理学课题的语文课代表”。

戴中元介绍,杨亦诚擅于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他曾运用数学知识对打地鼠问题进行推广,也和同学一起研究《复杂电路电阻的数学机械化求法》。

“我觉得各个学科都是有内在联系的,当他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很奇妙的效果。”杨亦诚说,探索未知的过程总能让他兴奋不已。

华东师大二附中施力文同学。

探索未知,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也是施力文的特质。施力文来自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三年级,兴趣爱好广泛,尤其热爱阅读和国际象棋。他不仅多次在高中数学联赛中获奖,还曾以全球第三的成绩获得第三届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一(9)班提前拍摄“毕业照”。 本文图片受访者提供

“未来数学家”如何培养

这批同学成长故事各不相同,但“未来数学家”的美誉似乎已经和他们紧密联系。

从2021年起,清华大学面向全国招收初三至高三年级、有突出数学潜质及特长的优秀中学生,配备一流师资、设置一流课程,采用“‘3+2’+3”本博衔接培养模式。入围认定且通过预科考察的内地学生无需参加高考,由清华参照保送生录取方式单独进行投档录取。

全国共有70多名学生过五关斩六将,从近万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这批“未来数学家”们4月11日起从全国各地奔赴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学习,首先进入“预科培养阶段”,预科培养从4月11日开始,将于6月19日结束。

由于“数学领军计划”的学生从初三年级到高三年级都有,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教授透露,数学领军计划不仅是培养数学人才,而是具备深厚数学基础的“通才”,因此首届预科班预计开设分析、代数、物理、语文、英语、体育、适应性课程等学科课程。预科期间,老师们也将对非高中毕业年级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活的适应能力进行考察。

“沉稳与从容是我的风格,这一品质有利于我心无旁骛地学习与思考。”复旦附中高二9班的聂天骄同学多次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均获省二等奖,还入围阿里巴巴数学竞赛决赛,他曾参与丘成桐国际数学夏令营,今年入选丘成桐数学领军计划,“这对于我而言是荣誉也是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