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电视剧引家长热议“鸡娃”,媒体呼吁放宽心态

2021-04-16 19:54:46 作者: 这事儿|电视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把“鸡娃”家长们的焦虑展现得淋漓尽致。

电视剧里,家长们奉行“鸡血教育”,没头苍蝇式地到处找补课班。有网友评价该剧“人间真实”,另有网友认为,这部电视剧“何必贩卖焦虑”。

电视剧《小舍得》剧照

什么是“鸡娃”?“鸡娃”家长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多家媒体对此刊发评论。

4月16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鸡娃”一词起源于网络,特指北上广深一些中产阶层的家长们流行的一种教育方式,意为给孩子打鸡血,从小安排各种学习和活动。

文中指出,“鸡娃”家长的特点为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一分钟也不敢松懈,就希望孩子的未来继续保持“精英圈层”的本色,几乎将自己所有人生的意义都押注在孩子的发展上。

“鸡娃”家长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严飞在文中分析认为,“鸡娃”现象的背后,源于人们对于自身所处阶层的焦虑感以及不满足,源于人们一种想要向上流动、努力超越的欲望。更深层的,作者指出,是当前竞争的加剧,以及长时间以来较为单一的、对于成功的评价体系。

严飞认为,人们寄希望于通过好的教育改变阶层,而更好的教育是需要超越这样的狭隘,需要看到比高分、名校、财富更重要、更受人尊敬的东西,是需要明白如何真正掌握自己的生活。

15日,红网刊发的张小草评论文章认为,“鸡娃内卷化”的背后,是整个教育大环境下父母的集体焦虑。

张小草指出,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体制不完善、优质教师的不充足等“大因素”确实是造成家长“鸡娃”的因素,但当下缓解焦虑、给“鸡娃内卷化”降温的最关键、最可行方法,还是家长心态的调节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到底什么该“舍”、什么要“得”?什么才是“优秀”、“人生赢家”的标准?“凡学皆比赛、凡赛必获奖”确实能让孩子简历好看,但真的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吗?作者认为,这些问题值得家长深思。

此外,《北京青年报》4月11日刊发的王璇评论文章《别陷入“鸡娃”焦虑》一文指出,有焦虑很正常,大家都在焦虑。最简单也是最难做到的一点,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只要比较就会引发焦虑。

王璇认为,“鸡娃”可以,但一定要注意分寸,以孩子身心健康为首要目的的“鸡娃”,可以适当进行,亲子关系的健康发展其实更加重要。“当妈妈们懂得越多,就会不那么着急地期待孩子完成超越自己阶段的能力,也会从一个‘焦虑结果’的家长,转变成‘享受过程’的陪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