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强基计划”体育测试遇难题,仅剩一所高校测长跑

2021-04-20 10:45:44 作者: 大学“强基计

另一个做法是对学生的体质测试加入过程性评价。李江华介绍,比如,让每个学生完成每学期100公里的长跑并规定每公里的配速,听起来这个数字似乎遥不可及,但把100公里分摊到16个教学周,每周也只有6公里左右。

以学生每次跑两到三公里计算,可以保证学生每周有两到三次具有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

李江华发现,完成了一学期100公里长跑的学生,可能1000米、800米的测试成绩没有提高太多,但学生在长跑测试中的不良反应比例和对长跑厌倦、恐惧的程度明显降低。

李江华认为,用体质测试不合格就不能毕业等看起来非常严厉的约束手段去撬动学生的体育锻炼积极性,效果可能并不是特别好。

因为学校体育面对的种种妥协,学生也看得很清楚,他们知道,自己不大可能真的因为体质测试不合格就不能毕业。

反倒是在保研、推优、留学等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体育成绩好坏很可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程(比如,考研、推优、留学时会查看学生的体育成绩),这时候,学生才会对体育课、体质测试、参加体育锻炼更加重视。

2019年,中国海洋大学体育部原主任许冠忠教授曾在看到不少高校的自主招生体育测试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像走过场时,发表署名文章——教育部的文件是让测体育,并没有说是做体检。

如今, “强基计划”的体育测试大有步自主招生的体育测试的后尘之势。但这就是中国学校体育面对的一大窘境,没有“指挥棒”不行,但“指挥棒”在实际执行时却往往与初衷存在些偏差。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