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预测,到2024年,我国精准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356亿元。在中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的大愿景下,那些能减少治疗次数、降低不适程度并加速康复的创新型治疗方式将愈发受到市场关注。
预防先行,高效提高生命质量
当然,对于“人均增寿1岁”的目标而言,治疗固然重要,预防同样也不容忽视。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提升生活品质及生命质量,已成为当下疾病防控及治疗的又一发展新趋势。
现下急需预防且可预防的疾病大致可分为两大类: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 。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亚健康创造了可乘之机。如今,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等慢性病不仅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在发病上也具有年轻化趋势。除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慢性病也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危害健康。
“以前,医疗资源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在慢性病预防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则为慢性病管理与预防打开了全新视角。”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说。
目前,行业内的前端研究已开始通过聚焦患者的个人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个体化差异,并在以大数据为驱动的人工智能的辅助下,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准确的病因及用药指导,更好地预测个人患特定疾病的几率,有针对性地制定对早期检查和预防的方案,最终辅助临床医生进行更为及时的治疗决策。
举例而言,医疗可穿戴设备近年来已逐步广泛用于医疗监护、家庭保健、应急救护等方面,提高了医疗资源共享效率,增强了紧急情况处理的及时性。而印刷柔性电池技术的发展,比如赢创TAeTTOOz®印刷电池材料技术,让那些用于监测生命机能的传感设备穿戴更舒适、更安全,为远程医疗和精准医疗铺路。
再看传染性疾病的预防。而谈及此,首先联想到的自然是从去年年头延续至今的新冠疫情,其破坏力有目共睹。抗击新冠疫情除了严格执行科学有效的防控举措外,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效的疫苗。这也是为什么,疫情在某种程度上也驱动了全球医药行业的快速突破。
目前,新冠疫苗研发正从多条技术路线同时推进。其中,基因疫苗的研发所依托的正是基因治疗技术。其运作方式,是将含有抗原蛋白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片段直接导入人体细胞,诱导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但基因疫苗是否有效,仍取决于mRNA是否能进入人体的准确作用部位。赢创研制的脂质纳米颗粒(LNP)技术可实现mRNA疫苗的精准递送,以助力mRNA精准生效。
在疫情驱动下实现的疫苗技术发展,其对疾病防控的影响不止于此。除新冠疫苗外,基因疫苗也适用于针对流感、疟疾及艾滋病的创新型疫苗研制,未来或可在传染病防控中体现较高的应用价值。
整体来看,无论是传染性疾病,还是非传染性疾病,唯有借助科技创新力量,让“治未病”先行,才能真正实现延长健康寿命的目标。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稳步推进的第六个年头。在新冠疫情的深刻影响,以及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的目标下,医疗健康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精准治疗到高效预防,科技创新的力量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正在积极助力健康生活品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