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的风》作者陈加斌新作:班主任“家访”乡愁散文

2021-04-21 22:39:14 作者: 《大陈的风》

窗外竹林下起雨,仿佛有一眶热泪,滴在一棵棵破土而出的竹笋上,学生的头发也已斑白。任三锋工具总经理多年的黄理,提起在杭州的女儿,对如今的“手机家访”,颇有微词。12岁的女儿,不是去培训,就是在去培训的路上。从幼儿园早班开始,学完钢琴学古筝,练完舞蹈练播音,妻子的手机被班主任牢牢绑定,作业情景实时传输,作业题先找百度。可老师从未登门家访,都是微信登录。

无独有偶,一起晚餐的画家大庸有两个女儿,妻子脱产在家也应接不暇班主任的“手机家访”。其实,家长疲惫不堪的背后,正是学校反客为主的教学“错位”。

大庸因为其兄是我高中的学生,一直叫我阿舅。他是我“家访”收下的关门弟子,颇具灵性不受束缚,给他的绘画带来了原创的市井味。他说,阿舅一边鼓励一边批评,画展序言,每读一次都有新的领悟一一

大自然的搬运工一一为大庸《日常-日禅》画展序

亲切总在山水间。叫声“阿舅”,似乎我手里有拐杖。

其实,我一直在期待你的拐点,期待你的天圆地方,你的残荷枯枝萧萧然。而这在这场戴口罩的春天里春光乍泄。你把江南早春的疏影欣于纸上,现场命题作文给人眼前一亮,潜质可当。阿舅已收藏,虽然尚未画押盖章。

又闻金秋个展,嘱作序。我想起你说是学习“义利并举”的南宋陈状元。生活,也许是2个女儿父亲的那点私爱,你的斗米还须以画度日的窘迫。可惜,阿舅并不富裕,还抱着父亲的那块一贫如洗的黑板不放。毕竟你的字画有市场,而我的诗句在不多人的赞许中惶恐不安。

继续搬砖吧!生在长城,身在长城,不见当年秦月亮。希望你不忘当年孟姜女。初心,永远在路上。

我手上的老茧与你一起成长。专业的评语交给市场。进了荣宝斋,那是刘姥姥的大观园。

希望市井之徒,能登大雅之堂。庸与雅,全在一个“附”字之间。

剃度的人生,只用灵魂做道场,不要轻言“禅”。弘一与齐白,一个虎跑方外,一个西泠世上。

如你,如是你,便是天亮。

一篇序言,或许是一场面对面的“文字家访”。无论批评与表扬,都是班主任的爱护与担当。

今夜的竹乡,有一盏明灯叫做家访。不知是谁提起在北京一带一路办公室工作的应雄,打开了我“台门新赋”的向往。

有一种家访叫做告别临终的家长。前年的农历八月十六,77岁的台门一代石匠应岳明恋恋不舍松开了儿子应雄的手。秋阳满屋,一个美丽的石头村,一位省政府智库工作的游子,把悲痛化为了对家乡振兴的力量。我2016年元旦夜访台门,有感于应雄对家乡的一片赤子之心,曾经欣然写下另一篇班主任日记《台门新赋》一一

丽州城东南四十里,松山之阳,日山、月山脚下,有应氏号台门。建村六百载,人口六百余。祖辈采石为生,石材、石匠远近闻名。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晴耕雨读,人才辈出,改革开放30年,培养大学生百余人。台门四季红,春日杜鹃红,夏日荷花红,秋日柿子红,冬日桔子红。台门石头美,日山、月山岩石上长松树,太极溪流上立石桥,村石街中现双眼并,石头礼堂旁有千年古柏......台门因石而生,石因台门而长。岩松为天然屏障,双眼井乃智慧泉,石拱桥上吟诗句,石头祠堂里数风流。更有村西湿地,俨然是鸟、草、花、水与石头的共同家园。莺飞草长,燕子归来,停泊在石、草、水之间,似在诉说游子思乡思母之情怀。美哉,台门!千年不变的石头感受时代的召唤,沉睡的石村迎来游子的回报。应雄回乡兴民宿,祖善题字壮民心。更有村三委,同心协力兴台门,石文化为主题的小山村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村东树石牌坊立六合石柱;村中建石博馆;南修日山、月山长城石头坡;西接舟山好溪岩泉水;北造舟新公路、石砌红枫林和银杏林。无人机冲一冲,俯拍出台门村貌为一扇大型的"幸福门",芝麻开门。微信摇一摇,台门古村插上了旅游民宿+互联网翅膀,云淡风轻。百度搜一搜,石博馆已加上中国元素的符号,载入史册。壮哉,台门!台者,抬也,不断创新,不断发展;门者,守也,台上守国门,台下守家门。台门寓意深,光烈情怀重。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英雄出处在台门。台门美,美在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台门秀,秀在慢生活,秀在百年女神树联袂太极溪中不肯走的红鲤鱼一起向远方的客人诉说台门石村的新故事。呜呼,新台门新希望。白天漫步于斯,给懦弱者以坚强;夜晚静宿于斯,给坚强者以欢乐。人生驿站,台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