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的风》作者陈加斌新作:班主任“家访”乡愁散文

2021-04-21 22:39:14 作者: 《大陈的风》

刚办完笋展的永祥拱瑞下村,迎来了我迟到的“ 家访”。

山坡竹林掩映一幢四间三层高的新楼房,这是38年前石柱高中学生舒文胜老家。外国语学校的财会工作,他脸上还是学生时的书生模样。他老母亲用柴火煮了一个下午的落山笋,散发着山里人的热情,煮着对儿子当年班主任的一片欢迎。

黄昏的笋乡,竹叶青翠舒展。又见炊烟,寒暄过后,我和6个学生的记忆,仿佛倒回到那个李白饮马之溪,倒回到下里溪那个操场,倒回到那段青葱岁月。当年我19岁,学生十四五岁。我的第一届学生是1982年入学,那时初中高中都是两年制。

班长李俊轩邮电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电信部门上班。提起当年生病在家,我自行车骑了近20里砂子路上门探望,感动之情溢于言表。她说,陈老师的自行车铃声,感动了一座村庄。多年以后,妈妈还经常念叨小陈老师的好。

一次家访,超乎我想象。我想起前年春节在金华当狱警的应如武同学突然电话我,带了一盒铁皮石斛枫斗一坛磐安野蜂泡的土烧酒,一如当年的腼腆说是代表母亲向我表示歉意。当年他的自行车在学校被偷,母亲曾赶到学校责怪过我。读了老师在人民日报发表的长篇散文《大陈的风》后,恍然明白老师也像母亲一样,为学生耗尽心血操碎心。

我记得是有那么一次责怪。他母亲从老远的山村走路赶到学校,让我深深内疚。从此,我把家访当作一种习惯,并且在浙江教育报上发表了“家访五忌”文章。“五忌”大意指的是。一忌反客为主。要先倾听家长对子女对学校的意见。二忌先入为主。要客观介绍不能主观武断。三忌以偏概全。要从德智体美劳,全面探讨学生的优缺点。四忌口无遮拦。要把学生的一些隐私如早恋,有所保留,还要视家长素质把握谈话分寸。千万不能把家访变成“告密”,令学生反感。五忌居高临下。要尊重家长,商量式口吻,公平公正。

由于刚开始划分重点与普通,乡下中学的班主任是很难当的。曾经有一位城里“插班生”叫徐晓波十分淘气,屡屡逃课,像当年最火电影《少林寺》里的“少林少子”,父母头疼束手无策。经过家访,我了解到他最爱听姐姐的话,于是我多次沟通,要求他姐姐不能只给钱溺爱,一起多次谈话促其了转变。为此,我写下了1700字的《用语言点亮学生的心灵》,在当年最红的《演讲与口才》杂志上发表。一篇17元稿费的“班主任日记”背后,是教书肓人用心写的语言艺术,也迎来了我班主任岗位上的第一个荣誉一一永康县先进教育工作者。

一个后进生的转变,犹如一棵歪斜的树重新扶正立起来,而“攻心为上”需要先了解透那颗淘气的心,才能用心去接近用心去沟通,这就是家访重要性之所在。我曾经在新生入学报名后第一次教室见面时,报出每个座位上学生的姓名。那是我从入学档案上研究学生照片家长情况原班主任评语后的“博闻强记”,也算一种“纸上家访”。

竹乡的晚餐还包含着那棵竹子的“虚心”。任永三中校长多年的李文星提问,当年老师化学课一半时突然调整两个同学的座位,似乎违背教学规律。我笑着回答,那是不得以而为之呀,课前我已与两个同学谈好同意。主要是班主任太年轻,调皮捣蛋的学生太多,选两个最调皮的服从一下,也是“杀鸡儆猴”树一下班主任的“权威”呀。

夜幕下的竹乡静悄悄,一场师生家访晚餐热热闹闹。厦门部队转业的徐中秋一脸军人豪情,说老师当年小提琴教的“我爱祖国的宝岛”,是他站岗巡逻时最爱唱的歌。警校毕业的钱忠从多年的交警大队长岗位走上市公安局副局长,说老师带他上历山砍毛竹,背竹下山肩膀磨破了皮。还说在绍兴任副市长公安局长的俞流江帮老师家割稻谷踩断了打稻机的踏板……

看似对学生的劳动“剥削”,却也不失为学生对老师的另一种“家访”。平时在家不干活的学生,在老师家补上“劳动课”,虽然增进了师生友谊,但我心里一直觉得不妥深怀歉意。。偶尔一次的“出格”,却让学生记忆一生。学工学农学军的年代,教育还是德育为先的。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