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工兄弟痴迷写诗,这对双胞胎不一般

2021-04-22 10:02:32 作者: 钻探工兄弟痴

张常美说,我们写下的每一句诗其实从童年起就开始酝酿了。人间的快乐和悲伤,追逐和渴望,困顿和不安,无常和恒有……我们经历的,看到的,体悟到的和描述的肯定会不尽相同。“最初的写作灵感都是由外而内的,是外物借我的嘴和手,说出和写下。放下书本,拿起笔。一切都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是轻松愉悦的……如果有灵感的话,也是认真而热情地生活过之后,诗歌奖赏给我的!就像生活持续蒸发之后自然结晶出的东西。灵感,就是和世界万事万物换耳换眼、换心换魂之后看见的。我能呈现的作品几乎都是瞬间记忆的唤醒而无关其他的……”

从18岁到地质队当钻工,到开始写诗,这期间,张常春看到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他的诗歌也出自于自己所看见的人生百态。很多人提到张二棍,第一反应就是“苦难诗人”“底层诗歌”,他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他不喜欢被贴上这样的标签,甚至曾写过文章,要在诗歌里“与自己恩断义绝”。张常春表示,自己写的不是底层人的现状,“是99%大部分人的现状,(底层人群)这种说法是一种歧视性的”。他表示,自己身处哪里,诗歌的灵感就来源于哪里,忠实记录下所看到的一切,这是一个诗人的底线。

他表示,自己身处哪里,诗歌的灵感就来源于哪里,忠实记录下所看到的一切,这是一个诗人的底线。“一个成熟的诗人不管生活在城市或农村,都需要‘在场’。诗人用脑子写和用心写最大的区别就是真诚度,我很反感一些人在诗歌里面过度地依赖知识,而不是依赖情感”。张常春表示,生活中有太多人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活着,好的诗人应该帮他们找到耳朵和眼睛。

“一个成熟的诗人不管生活在城市或农村,都需要‘在场’。诗人用脑子写和用心写最大的区别就是真诚度,我很反感一些人在诗歌里面过度地依赖知识,而不是依赖情感”。张常春表示,生活中有太多人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活着,好的诗人应该帮他们找到耳朵和眼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评论家协会理事,河北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蒲素平认为,张二棍的诗歌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在场的现实生命状态的呈现,它实现这种呈现的方法是以生命呈现生命,以灵魂呈现灵魂,他们并列前行又相互交叉,往往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相切,切除生命的疼痛和语言的颤抖。犹如一面镜子,映出的永远是自己的骨头和灵魂。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评论家协会理事,河北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蒲素平认为,张二棍的诗歌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在场的现实生命状态的呈现,它实现这种呈现的方法是以生命呈现生命,以灵魂呈现灵魂,他们并列前行又相互交叉,往往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相切,切除生命的疼痛和语言的颤抖。犹如一面镜子,映出的永远是自己的骨头和灵魂。

山西晚报记者 刘俊卿

山西晚报记者 刘俊卿(责编:李琳)

“最初的写作灵感都是由外而内的,是外物借我的嘴和手,说出和写下。放下书本,拿起笔。一切都应该是自然而然的,是轻松愉悦的……如果有灵感的话,也是认真而热情地生活过之后,诗歌奖赏给我的!就像生活持续蒸发之后自然结晶出的东西。灵感,就是和世界万事万物换耳换眼、换心换魂之后看见的。我能呈现的作品几乎都是瞬间记忆的唤醒而无关其他的……”从2018年开始,张常美在一些刊物上连续推出多篇诗作,呈现出一定的个人写作气象。他的代表作有《少年之惑》《春风里》《如果我们的一生可以从倒叙中开始》《草传》《柿子》《我的名字》等。他也有诗歌发表于《诗刊》《长江文艺》《扬子江诗刊》等,获得第十七届华文青年诗人奖。

从2018年开始,张常美在一些刊物上连续推出多篇诗作,呈现出一定的个人写作气象。他的代表作有《少年之惑》《春风里》《如果我们的一生可以从倒叙中开始》《草传》《柿子》《我的名字》等。他也有诗歌发表于《诗刊》《长江文艺》《扬子江诗刊》等,获得第十七届华文青年诗人奖。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张常美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不惑的绳结》,收录了自2017年以来的诗作,是“中国好诗·第六季”中的一本。目前,张常美正在筹划推出第二本诗集《我见过》,预计将在今年8月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