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豆高校”:专攻各时期难题 培育推广百余优质大豆品种

2021-04-22 16:00:27 作者: 东北“大豆高

东北农业大学培育的优质大豆品种。王妮娜摄

中新网哈尔滨4月22日电(记者 姜辉 王妮娜)种子安全与否,影响着粮食的产能和品质。记者随黑龙江省教育厅近日组织的媒体“涉农高校行”活动在东北农业大学获悉,该校解决了中国和黑龙江省各个时期的大豆关键技术和难题。黑龙江省大豆科研一线人员中,80%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大豆科研人员中,40%有该校“血缘”。

大豆原产中国,已有5000年栽培历史,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里,展架上摆满了该实验室精心培育出的“东农63”“东富豆1号”“东农豆354”等优质大豆品种。

东北农业大学学生在进行科学实验。王妮娜 摄

“‘东农63’是第三积温带和第四积温带主栽品种,产量性状突出,年推广面积100万亩以上。‘东富豆1号’是脂氧酶完全缺失的无腥味功能性大豆品种,特别是在以其为原料开发的冷凉食品加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低致敏大豆品种‘东农豆354’可为蛋白食品和动物饲料生产提供安全的基础原料,极具市场潜力与开发前景”。据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淑珍介绍,大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1998年组建,2007年正式运行,是中国唯一开展大豆科学研究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设有大豆遗传改良、大豆生理与环境生物学、大豆食品生物学3个研究平台。截至目前,东北农业大学已经培育并推广了100多个优质大豆品种。近5年,东北农业大学大豆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00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达20亿元人民币。

东北农业大学培育并推广了100多个优质大豆品种。王妮娜 摄

1948年创建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东北农业大学是一所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该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春丽介绍说,上世纪60年代初期,该校选育出了“东农4号”,让大豆当时的产量由每亩100多斤增加到300斤;上世纪80年代初期,该校育成了“东农36号”,让大豆的种植区域向北推进了100公里,解决了高纬度无法种植大豆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为解决大豆优质问题,该校培育了“东农42号”,成为当时出口创汇款的拳头品种。“中国大豆专业委员会1985年成以来共有6位主任委员,其中5位来自于我校。中国大豆科研人员中,40%有我校的‘血缘’。黑龙江省大豆科研一线人员中,80%毕业于我校。应该说,东农的学子撑起了中国大豆科研研究的半壁江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