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深处的青春标尺

2021-04-22 16:38:53 作者: 矿井深处的青

夜,已经深了。忙碌了一天的矿区,在晚风唱响的夜幕里变得祥和而又宁静。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响起,“葛工,111306工作面机巷机头硐室与1113采区胶带机上山就要贯通了,你来现场一下不?”电话里被称为“葛工”的人叫葛绍良,是中煤新集公司口孜东矿的一名测量技术人员。

2008年,作为80后的葛绍良,大学毕业后就到了矿山,在这里从事矿井测量工作。凌晨赶赴千米井下施工现场,这样的日子对他来讲再寻常不过了。

积跬步,至千里

“当初我选择了这个专业,就要为此奋斗下去”“来这里会难受一阵子,不来则会遗憾一辈子。”葛绍良道出了来矿山工作的原因。由于家在江苏连云港,出于心疼,父母劝他可以选择回家乡发展,他“执拗”地顶住了亲情的“压力”,劝慰并说服了父母。

口孜东矿井深有1000多米,每次搞测量,都需要到井下工作面迎头,每次从井下上来,葛绍良手、脸和衣服都是黑黑的。他却笑呵呵地说:“不要抱怨行业不好,必须做得比别人更好,才有机会生存发展”。

背着测量仪和脚架,肩上挎着装满资料的挎包,穿梭于昏暗灯光下巷道内,往返于各工作面间,成为了葛绍良每天的工作日常。经常,还会因连续转场测量,忙的像“陀螺”,片刻停不下。有人问,你算过每天行走多少步吗?他说“积跬步,才能至千里吗?”

一转眼,工作已快13年了,葛绍良总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细心记录着工作中发生的点点滴滴,自今,发黄的日记本已积攒了十多本。“这些笔记本里面记录了我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见证了我成长的每一步。”葛绍良说。

翻开笔记本,看见卷边的纸页上清晰的记录着:自2020年以来,完成井下基本控制导线2100余米,采区控制导线3700余米……。葛绍良工作日记里记录的这些数字和距离,既是一种敬业精神,更是一步步的自我超越。

路虽远,行必至

在葛绍良看来,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勇攀高峰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近年来,他为自己制定了“任重道远”的学习计划,每天坚持学习2小时,每次5至6天写撰写一份学习心得,并不断更新学习内容,掌握矿山测量新工艺。

“为实现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在井下工作现场,他总是精心观测、小心求证,确保计算无误。遇到疑难问题,上井后别人休息了,他还要回到办公室悉心钻研。

随着能力的不断提高,2020年以来,他又兼职负责测量安全生标准化“八大”图纸。无论是对图例、图式修改,还是对图纸的更新,均能做到精准无误。特别是对巷道施工平面图的校核,每次他都亲临作业现场勘查,达到图中坐标和高程100%闭合。

为破解工作瓶颈,他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专研出“井下全站仪辅助对点器”“GPS倾斜测量技术和5米塔尺配合运用”工作法,破解巷道风流影响仪器对中精度的技术难题,及GPS接收机遮挡拐点测取精确坐标的技术难题……

近年来,他共参与专业改进、攻关、研发课题16项,获得五小创新成果近10项。用他的话说:“路虽远,行则必至”

信得过,靠得住

葛绍良是一位有着过硬素质的测量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他也是一位“固执”和“较真”的人。

一次,一名新职工在安设测量仪器过程中,不慎将仪器滑落,葛绍良却“火”了起来,现场提出了严厉批评和指正,并要求在明天的小组会上作检讨。他当面指出“这种高精度仪器不仅动辄上万元,如果因仪器故障造成测量偏差,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风险后果。”

对他人要求严格,葛绍良对自己要求更是如此。工作中,他严格落实前视、后视、观测、记录和选点“五步”协作工作法。同时,通过摸索,总结出一套仪器“选点最准确,测角量边最快捷,对中调整无误差”工艺操作流程,有效提高了工时工效。

他说,测量,就像是工程的眼睛,容不得半点闪失。既然选择了这个岗位,就要用汗水挥洒青春热血,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牢矿井安全生产的标尺。

正是由于他的这种高度负责任态度,他所负责的测量工作始终保持着100%的通过率。工友们都说,“工作交给葛工,信得过、靠得住”。(高闯 邢玉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