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恶意诋毁、丑闻缠身的杨振宁,背后藏着怎样的真相?

2021-05-10 17:22:06 作者: 被恶意诋毁、

该理论一经发表就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此声名大振。次年,两人凭借宇称不守恒定律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了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如今很多人都以为,莫言才是中国获诺奖的第一人,在他之前的都是美籍华人。可事实绝非如此,因为杨振宁、李政道更改国籍都是之后的事情,两人获诺奖之时均是实打实的中国国籍。

1957年的诺贝尔奖是杨振宁人生的巅峰。当然这个巅峰指的并非科研成就方面,而是名声层面。

事实上,就在诺贝尔奖上,杨振宁便遭受了人生中第一大争议。季羡林之子季承曾撰写过一本《李政道传》。作为李政道12年的助手,季承以第一见证人的视角,详细披露了杨李二人决裂的经过。

据书中记载,杨振宁和李政道联名发表过数十篇研究论文,思想契合、合作愉快。可在名字序列问题上,两人却频频发生冲突。10多年以来,杨振宁经常以年长为由,要求把自己的名字排在李政道之前,连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也要先一步受奖。这种矛盾在日积月累后,最终于1962年彻底爆发。

被恶意诋毁、丑闻缠身的杨振宁,背后藏着怎样的真相?

据悉,正处于特殊时期的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先后试爆成功后,邓稼先、于敏、陈能宽等10余名科学家被调到了外地,处境十分危险。危急关头,杨振宁突然回国了,并第一时间提出要见邓稼先这位多年好友一面。出于对杨振宁的重视,周总理毫不犹豫地就把邓稼先一行人召回了北京,让他们躲过一劫。

自从中美关系破冰起,杨振宁便经常回到祖国探访。就像父亲杨武之一生致力教育一样,杨振宁对教育同样非常重视。他向邓小平提议创办科大少年班,针对青少年学生设立了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等众多奖项,以鼓励学生的创造力。此外,杨振宁还创办了“全美华人协会”,尽可能为中国学子提供赴美留学的学费,让他们能够潜心钻研。

2003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回国时,无数人嘲讽他是“混不动了,想回国养老”。可事实呢?杨振宁先生不仅坚持在清华大学任教,还将卖掉美国豪宅的100万美元和100万元年薪都捐给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所,用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此外,杨振宁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带回了林家翘、姚期智等顶尖科学家,为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筹集到2亿美元的科研经费。就连南开大学历史上第一台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和中国第一批一流物理实验室(60多所)也是杨振宁促成的。

数十年以来,杨振宁借助自己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一直在为中国做贡献。大家应该对他心怀敬意,而不是捕风捉影、肆意诋毁。

而关于杨振宁在82岁那年迎娶28岁翁帆一事,就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毕竟真正的爱是可以跨越国界、种族、性别和年龄的。

你对杨振宁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就像电视剧主演争番位一样,名字排在前面的确会给人一种分量更重的观感。因此,名字在前的显然应该是对研究贡献更大的人。可问题在于,关于宇称不守恒这一突破性思想究竟是谁先提出的,杨李双方各执一词。

杨振宁在1982年发表的《获诺贝尔奖的论文产生经过》中写道,宇称不守恒的核心思想是他所提出的,李政道对此最初持有反对观点,后经解释劝说才加入研究。但季承却表示,宇称不守恒最早是李政道提出的,杨振宁随后才加入研究。甚至有偏激网友指出,杨振宁在此研究中所做的工作是一般科学家都能做的。

总之,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核心思想究竟是谁先提出来的,序列之争是否真的存在。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旁人不应该捕风捉影、肆意妄言。可惜真实状况却是,不喜杨振宁的网友经常会拿此事做文章。

除了诺贝尔奖之外,杨振宁身上还有两个最大的“黑点”。也就是大众熟知的:不爱国和娶少妻。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之际。为了开展战后重建、增强国力,中央政府急需科技人才。在祖国的号召之下,大量留美学生纷纷选择回国。然而,当钱学森、邓稼先等科学家冲破重重阻碍、想方设法回国效力之时。杨振宁却选择留在美国,并于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