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事中的深情与襟怀 ——读《中国诗系·王蔼群诗选》有感

2021-05-11 18:45:49 作者: 生活小事中的

作者:齐凤艳

《中国诗系·王蔼群诗选》

王蔼群老师出生于1942年,福州人,早年毕业于福建师院中文系。王老师是福建省特级教师,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省五一奖章等荣誉称号和表彰。我因为翻译王老师的诗集《王蔼群诗选》而有幸拜读到王老师的诗作。

虽然此前与王老师没有其他交流,但是读了王老师的诗作,给我留下两个深刻的印象。一是除了写诗之外,书法、绘画、阅读、音乐等都王老师的爱好,他将爱好与生活和诗非常完美的结合起来,所以我想见王老师的退休生活是非常有诗意和丰富多彩的。另一个印象就是,王老师是一个友善爱结交文友的长辈,他对待朋友的作品,无论是文字形式的,还是绘画和书法艺术,都抱持着一种欣赏的态度,爱惜有加,所以我感到王老师是一个善良的人。

既然与王老师结识于诗歌,我也非常欣然地想谈谈拜读王老师诗歌的几点体会,借以向王老师这位长辈略表敬意。

读王老师的诗,深刻感觉到王老师是将诗歌与生活深切结合的诗人。在王老师这里,诗意的栖居不是艺术命题,而是生活的话题。技术的进步、物质的丰富和社会的变革使人们的心灵处在一种匆忙浮泛的状态,无暇充足领略情感深处的潮动,一件件日常随时光寻常而去了。但是,王老师的生活则不是这样,他将点点滴滴的小事都记录在他的诗中,每一笔都是情感的凝结,使日常不寻常。比如《题女儿一家贝加尔湖游美照》:

贝湖风景原生态,

鱼跃鸟飞波浪宽。

耳畔如传交响乐,

指端犹递小儿欢。

儿女是父母永远的牵挂。他们的快乐就是父母的快乐。女儿在异国旅行,传来全家在贝加尔湖的观光照片,诗人观照有感,乘兴写了这首绝句。诗写的很自然,由风光到情感。最后两句颇为传神,交响乐看似无中生有,实则是一位父亲看到女儿快乐而在心中升腾起的由衷的欣喜;“指端犹递小儿欢”,一个“递”字将时空距离无限缩短,活泼生动,亲密无间。

王老师诗歌的语言是质朴的。没有华丽的辞藻与刻意的雕琢,力求用白描的话语来书写事件,表达情感,“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读赵玉林老师百岁诗作有感》

不传长寿诀,

不念养生经。

举笔伤时弊,

掏心告急情。

重批愚教化,

力挺法规行。

莫道期龄老,

其言岂可轻?

这样的语言,直抒胸臆,不拐弯抹角,使诗人的思想情感得到了准确无误的表达。在王老师的这部诗集中,这种有感而发的诗作,不空洞,不矫情,或表达敬意,或感慨时事,或赞颂幸福生活,桩桩件件,写下,即记下,而书写的过程是情感的一次自我厘清,是人事的一次深情重温。

王老师是一位重情感的人,他写了很多题赠朋友的诗,这部诗集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这样饱含友爱的题赠诗。它们传递的是人间情谊,是文人之间的一种看重:你的作品我非常喜欢,阅读再三,感思良多,写诗表达之。比如王老师读陈岩诗集《爱上层楼》后赋诗云:

《题陈岩诗集<爱上层楼>》

两语三言诗一首,

若轻细节有灵犀。

粉丝累万书新集,

爱上层楼字早题。

这种题赠是一种激赏。赞美永远出自爱心。每次读王老师的那一首首题赠诗,我都感到王老师是一位温暖的人。

同时,从王老师诗歌也可以看到王老师是一个襟怀广阔的人。比如他在《喜看台湾闽南语音乐剧<隔壁亲家>》一诗中,能够由观剧而祝福两岸文化交流,在《观两场文艺演出有感》中,王老师对民族团结的歌颂等,都使他的诗歌越出个人的观演,而归结到一个开阔的主题。此外,他的诗歌中表现出的对艺术作品的热爱,是对文化的热爱,对文明的热爱。凡此种种,都侧面反映出一位老教师的情怀。

祝福王老师在未来诗歌创作笔耕不辍,佳作频出!

(作者简介:齐凤艳,笔名静铃音,辽宁康平人。系《中国诗系》首席翻译、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大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奥杯赛诗育中心副主任。著有诗集《齐凤艳诗选》,出版独译合译诗集多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