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怕!男子被虫子叮咬后抠个鼻孔,细菌跑到体内吞食心脏

2021-05-14 23:14:17 作者: 后怕!男子被

43岁的刘先生是一名摄影师,也是昆虫爱好者。近日春光正好,他扛上相机外出采风。“野外虫子多,我皮肤也不太好,虫子一叮咬就会留个疤。”他在途中被山间不知名的虫子叮咬,他还自嘲老男人了皮燥肉厚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后怕!男子被虫子叮咬后抠个鼻孔,细菌跑到体内吞食心脏

资料图新华社发(贾敏杰 摄)

这山间的虫子是厉害,刘先生说咬过以后鼓出一个个红包,然后很痒,他又抓破,然后结痂,他又还是觉奇痒难忍,又挠破又结痂,反复好多次,伤口总是长不好。后来他还出现了低热现象,他就想着工作忙就观察再说。

就这样反反复复持续了两周的低烧状态后,在一个周末,一觉醒来的刘先生突然发现自己左半边身体没有力气,嘴巴也歪了,说话含糊不清,吓得妻子急忙拨打120将他送至杭州市中医院丁桥院区急诊科救治。

送进急救室的时候,刘先生已神志模糊,急诊医生一边向家属询问病史,一边为患者查体,并迅速为其完善头颅CT等检查,颈部CTA提示:患者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急诊室立即通知脑外科医生会诊。随后杭州市中医院脑外科团队为患者施行了脑血管造影术+急性脑血栓动脉取栓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送入ICU进一步监护治疗。

次日,ICU的张美齐主任为刘先生查体后,敏锐觉察到他的病症和普通急性脑梗死有所不同,同时在他的双下肢部位发现了明显的虫咬的痕迹,有些已经愈合,有些仍在发红、内见水泡,双手指尖有多处红点。

为了消除心中的疑惑,张美齐立即要求经管医生为患者行床旁超声。果不其然,超声提示:患者左心房内有一段漂浮物——心脏赘生物,这是一些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

患者正值壮年却出现了急性脑梗,心脏赘生物,被虫咬伤且一直高热不退……结合以上因素,张美齐考虑患者极有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IE),便迅速联系细菌室,要求尽快制作患者的血培养涂片、口头报告细菌。没多久血培养报告就出来了: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血流感染,并完善经食道超声检查,进一步明确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

“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是存在于人体的表皮皮肤和鼻孔处,刘先生的被虫叮咬伤的伤口久久没有愈合,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可能是通过手抓挠伤口进入人体的。”张美齐告诉我们,明确病因后就立即着手对症施治,在经过半个多月的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刘先生身体已经慢慢恢复并转好,目前已顺利出院。

无独有偶,就在上周,杭州市中医院又接诊了一位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周大伯,他曾因血尿、高热症状在外院治疗,但一直没找到病因,5天后病情恶化,出现气急、氧饱和度下降、呼吸衰竭等症状,遂被转入杭州市中医院丁桥院区重症监护室抢救。

送至ICU没多久,周大伯的氧合、循环进一步恶化,心酶升高,心功能衰竭,医生们发现患者结膜多发出血点,双手可见Osler结节,全身各处散在瘀斑,结合他食道超声中发现主动脉瓣赘生物,被确为诊感染性心内膜炎,医生们遂展开急救,现在周大伯已脱离生命危险。

小心,细菌正在吞食心脏!

在许多人看来,心脏疾病是老年人的高发疾病,但实际上有些类型的疾病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并不比老年人低,仅仅因为年轻人全身器官处于强盛状态,在疾病早期往往因为代偿能力强,因此症状不明显或能耐受。然而只要过一段时间,“小毛病”会磨成“大问题”,甚至引发更大的灾难。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直接侵袭心内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该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瘀点、贫血、栓塞现象及在心脏瓣膜或心内膜表面形成赘生物。

不同于其他器官的感染,心内膜炎的最强“杀手锏”是它在心脏瓣膜上形成的赘生物,因为心脏瓣膜相当于心脏内部通道的第一道关口,致病的细菌首先在瓣膜上不断繁殖,导致心瓣膜关闭不全或阻塞、心肌脓肿、及心脏传导功能异常,突破这道关卡后,极其不稳定赘生物就可以随时脱落并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部位,严重的会栓塞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甚至导致猝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