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民族十余种乐器同台头一回 《国乐咏中华》音乐会在沪首演

2021-05-15 22:36:21 作者: 不同民族十余

(图片由上海民族乐团供图)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5月15日报道:5月15日晚,上海民族乐团原创新作《国乐咏中华》音乐会在上海大剧院进行了全球首演。音乐会由指挥家汤沐海执棒,由此拉开了上海民族乐团2021-2022全新演出季的序幕。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说:“建党百年之际,我们推出这部跨越时空、富于历史纵深感的原创新作,来展现中华五千年文明,以民族音乐奏出中国人的自豪和对美好未来的祝福!”

尚属首次 十余种不同民族乐器同台“对话”

《国乐咏中华》音乐会以致敬五千年中华文明为主线,分为五个音乐章节。《大春秋》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礼乐,表达中华文明的厚重和灿烂;《醉山水》以乐音营造山水之境和飘逸之风,七位演奏家琴音呼应相合,勾勒静谧清美的山水灵境,诉说中华艺术中大乐和同、山水与共的美学精神;在《纳百川》中,十余种不同民族的特色乐器轮番上阵,包括唢呐、伽倻琴、筚篥、冬不拉、彝族四弦琴、芦笙、萨塔尔、弦子、马头琴、长鼓、手鼓等,彰显中华民族宽广的胸襟和视野;《天行健》采用多器乐双协奏曲的独特形式,六位竹笛、二胡、琵琶演奏家将两人一组依次登台,三组演奏家以三种不同乐器在一首作品中无缝衔接演奏,鲜见的作品编制使得音乐张力更为充盈,传递中华民族刚毅坚卓、生生不息的生命内力;《归初心》以合唱交响形式呈现,通过大气磅礴的音乐语言表达了对中华文明的敬意,对党和祖国的挚爱。

上海民族乐团委约作曲家王云飞担任本场音乐会作曲。他表示,无论是形式还是音乐,音乐会的每个作品都有各自的创新和特性。比如,《大春秋》的乐队编制中没有弦乐器,加入编钟,用中国古老的乐器演绎古老的声音,传递作品的气质;《醉山水》中7位演奏家的表现形式是室内乐形式,在此基础上加了小乐队,这是为了追求音乐完美度而创新的表现形式。

尽管上海民族乐团已有过多次民族题材作品的原创经验,而在《纳百川》中,一首作品内同时出现十余种不同民族乐器尚属首次。“这个篇章用到了维吾尔族、藏族、苗族、朝鲜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乐器,唢呐和大堂鼓则代表汉族。”王云飞介绍,通过音高、节奏、旋律、调性等方面的设计,既保留了不同民族乐器本身特点的同时,又保持了音乐整体的融合。音乐会最后融入国际化的音乐语言,不仅是中国民乐向世界发声,也展现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

“现在到了民族音乐大大发展的时候,我不愿落伍,希望更多人加入进来。”汤沐海表示,《国乐咏中华》音乐会是建立在中华文化基础之上,用大布局、大历史来呈现的作品。

全体演奏家在今年3月的试演场后,开启了近两个月的精修提升,力图以最完美的状态呈现给首演现场观众。上海民族乐团驻团指挥姚申申明晚将执棒《国乐咏中华》音乐会,他说:“我们打磨作品不是站在指挥、演奏家的角度,而是站在普通观众的角度去修改。坐在下面的观众会不会有满足感,这是最重要的。”

罗小慈说:“我们想通过《国乐咏中华》,充分释放出中国民族乐器的魅力,挖掘民乐的内在美,抒发人的情感中最细腻、不可言说的部分,让大家欣赏后能够为我们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

大师云集,谭盾将执棒奏响敦煌新乐章

以《国乐咏中华》音乐会首演为序幕,上海民族乐团开启2021-2022全新演出季。全新的演出季大师云集,汤沐海、谭盾、张国勇等指挥大师都将应邀与上海民族乐团合作。

岁末跨年夜,上海民族乐团特别委约音乐大师谭盾创作的《敦煌·慈悲颂》国乐版将在谭盾本人执棒下迎来全球首演。这也是上海民族乐团和上海大剧院连续第三年共同携手推出的大剧院国乐版新年音乐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