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星际探测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跨越

2021-05-16 07:19:03 作者: 中国星际探测

火星的环境是出了名的恶劣。要想完成使命,祝融号火星车首先得活下来,这需要它足够强大。如果只是看图片,火星的地貌似乎与地球上的沙漠戈壁无异。但事实上,火星上的风速可达每秒180米,这几乎是地球上台风风速的3倍以上。烈风会掀起大量的沙尘,石块,形成特大沙暴。面对恶劣天气,设计师们给祝融号用上了一种新型材料,这种材料不易沾上灰尘,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

火星表面还密布着石块等障碍物,这就使得火星车行驶需要更加小心翼翼,以免车轮被障碍物卡住。如何让火星车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稳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实验室里,有一台与祝融号一模一样的火星车。当祝融号在火星上遇到复杂的路况时,地球上的火星车将对火星路况进行模拟行驶,确认无误后科研人员才会发出下一步行动指令。

天问一号的着陆巡视器顺利着陆火星后,会与火星上空的环绕器联络,确定工作状态,上传记录的全部数据,传回地球。一切确认后,着陆器将放出导轨,届时祝融号火星车开机,积累到足够能量后行驶抵达火星表面,开始工作。

据悉,祝融号将先进行自检并感知环境,预计一周后开启探测。按照计划,90个火星日后,火星车将结束巡视探测,环绕器也将进行轨道调整,开展环绕科学探测。

“重大飞跃”

“伟大成就”

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对此,海外航天官员、专家、媒体分别表示祝贺、赞叹,认为这项火星探测任务的实施是一次“重大飞跃”、一个“伟大成就”。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15日通过社交媒体祝贺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上火星,并表示“这是中国在航天科研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俄著名航天新闻评论员利索夫认为,这是中国继完成登月计划后再次证明中国已取得太空强国地位。

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研究所通过社交媒体予以热烈祝贺,并表示为该研究所参加了这项火星探测任务而自豪。据悉,这家研究所参与了天问一号所携磁力计的研制工作。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15日报道说,中国在单次火星考察任务中成功发射了轨道飞行器和天问一号探测器,如今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天问一号在火星着陆,这是中国太空计划的一次“重大飞跃”。

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太阳系探索项目负责人弗朗西斯·罗卡尔对媒体说,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一个“伟大成就”,中国在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极具雄心。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援引意大利行星科学家罗伯托·奥罗塞的话报道,这项火星探测任务的实施对中国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因为中国在一次任务中就完成了其他航天大国此前花费数十年才做完的事。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5日刊登的一篇报道说,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因为这项任务极其艰巨。登陆火星一直都是令人畏惧的挑战,中国近期在多项太空任务中展示的技术实力让其有信心接受这项挑战。

德新社报道说,飞赴并登上火星非常困难,迄今少有火星车在该天体表面顺利运行过,中国正在推进其充满雄心的太空计划。

日本共同社报道称,中国已成功实现月球着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中国在实现太空强国目标过程中取得的新成果。据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295天“探火”旅程

出发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传回地月合影

2020年7月27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千米处回望地球,利用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获取了地月合影。

首次轨道修正

2020年8月2日7时整,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牛发动机开机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