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脉脉里,常常能看到一些关于收入与支出的“双标评价”。
一石激起千层浪,帖子下的评论非常精彩,截取其中一部分给脉友们品一品。
还有人说,这是因为我“我真的有一头牛”,年薪百万,那是“我朋友”、“我同事”、“我认识的一个大佬”,而3000块一个月的次卧,才真正是自己的容身之所。
也有人觉得,收入越高的人往往越抠门,尤其互联网行业的职场人,恨不能把人民币也像虚拟币一样无限分割,俗话说就是一分钱掰成几瓣花。抠门,是互联网人的专利吗?
曾几何时,互联网人,尤其是程序员们,绝对是广大女性眼中的“高质量人类男性”
公众眼中的他们,常常贴着这样的标签“小镇做题家出身”、“人际关系简单”、“收入高而稳定”,妥妥的高配经济适用型。
但也有不少恋爱中的少女对他们产生了诸多抱怨,嫌他们穿着没有品位,一件格子衬衫和一套冲锋衣就能搞定四季穿搭,平常只想着攒钱买房还车贷,却不愿意在情趣上多花一点心思。
难得约会吃饭,不知不觉就走向了兰州拉面、沙县小吃和重庆小面,餐后一杯30块钱的喜茶绝对是不划算的,蜜雪冰城它不香吗?
其实,这样“抠门”的消费理念,绝不仅仅是程序员们的专利,只是因为他们相对来说收入高一些,才显得额外突出。
现实是,许多职场人虽然收入有所提升,但在消费层面,仍然非常保守。
究其原因,恐怕高昂的房价和水涨船高的房租,是最沉重的锅。
买房购车,是绝大多数年轻人的梦想,但工资的涨速却远远追不上房价的提升。为了攒钱,蜗居在10几平米的次卧之中,也大大地打击了消费欲望。
这样辛苦攒下的钱,容不得我们恣意挥霍。
毕竟每一次涨薪,都伴随着加班、过劳肥和失眠脱发,总得给自己攒下足够的积蓄,才能有机会买房、组建家庭和养老,还要防范着随时会袭来的疾病与意外。
曾经的月光族,已经变成了理性消费者,炫耀性的虚荣支出可以大大减少,无效的社交环节可以完全省略。
当代年轻人,只想专心搞钱、耐心攒钱。95后,最会攒钱的一代人
今年余额宝公布了一项数据,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95后群体的攒钱金额同比2020年增长了38%,而其他年龄段用户群体只增长了4.6%。
在这个数据中,95后的攒钱速度已经是其他群体的8倍,似乎这群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了最会攒钱的一群人。
攒得多,同时也意味着他们赚得多。
另一项数据表明,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95后,占比已经达到了25%。也就是说,每4个95后就有一个人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
与此同时,超过2/3的95后自称有存款,有37%的95后每个月能存钱2000元以上,还有15%的95后每个月能存下5000元之多。
这些数据当然是片面的,但也能从中窥见当代年轻人的一个缩影:他们依托着经济飞速发展的红利期,刚刚踏入职场就有机会拿到一份让人艳羡的高薪。而生活的压力也过早地压在他们肩上,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储蓄的重要性。
许多95后在大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创业项目,也早早地开始学着理财。在95后聚集的朋友圈和群聊中,能看到他们在热切地讨论着搞钱、买基金、投保险,甚至能把基金经理捧成网红。
年轻人聚集在豆瓣的“低欲望生活”小组,分享着“搞钱”的各种方式,积极地发展着赚钱副业。
这些年轻又稚嫩的身影,在吸纳着海量的生活资讯,正在努力找出最契合时代的消费模式。
对金钱的理解,能够展现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抠门”,某种意义上是对自己的财富进行精细化管理,当代年轻人如果能管控好自己的收支,就能让自己的生活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强,也就更有底气在生活和事业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