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民警敖忠荣的“三股劲儿”

2021-07-31 15:23:47 作者: 监狱民警敖忠

这是她的荣誉墙

2012年被监狱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被监狱评为狱政管理能手;2016年被监狱评为优秀侦察员、获个人三等功一次;2017年获狱政管理能手。

所在的监区亦连续12年实现“四无”目标,并荣获集体三等功1次;获中华总工会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1次;先后获省监狱管理局“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6次。

说起荣誉,她总是一笔带过;谈到工作,她却神采飞扬。她就是第一女子监狱四监区副监区长——敖忠荣。

从警的二十多年来,她始终默默坚守岗位,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凭借着一股钻劲、韧劲、拼劲,一步一个脚印,从初出青涩慢慢历练成监管改造的行家里手。

钻劲儿——持续给自己“充电”

2009年,因监狱布局调整,罪犯改造转向监内改造,一系列新挑战迎面而来。在做好工作之余,敖忠荣经常思考更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通过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更好的教育改造罪犯。

为此,敖忠荣充分利用休息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法律、监管业务类书籍,并自学心理学知识,40岁的她还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不仅如此,她还把学到的知识和技巧灵活运用到罪犯的监管改造中,总结出一套套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造罪犯的经验和方法。

“只有优秀的团队,没有完美的个人”,在新形势下,作为监区副监区长,敖忠荣认识到不仅自己要学,还要带动大家一起学,她也在2011年至2017年期间,多次组织新民警学习监管改造业务、警用器械使用等知识和技巧,并组织业务考核,这一系列的做法切实提高了监区民警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持续给自己‘充电’”,敖忠荣常常这样对青年民警说。多年来,她这勤学善思、学以致用的钻劲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韧劲儿——重复做的事更要做出意义

在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上,敖忠荣有一股韧劲,她说“教育改造罪犯工作单调枯燥,感觉是一种重复,但往往重复做的事情更要用心才能做出意义”,秉持这样的理念,她穷尽心力,多措并举,情理并用,尽最大可能教育改造好每一个罪犯。

罪犯张某,个性偏执、冲动、遇事喜欢把原因和责任推给别人,改造生活中与其他罪犯的人际关系较差。2016年,因违规违纪未能获得减刑,她不正视自己违规违纪不符合减刑的事实,内心阴暗的认为是民警故意为难她,认为其他罪犯也不理解她,于是常常出现自言自语等异常情况。敖忠荣深入分析原因后发现,这是一起因对减刑政策期望值过高以及人际关系原因产生负性应急事件,从而加剧心理冲突的典型案例,她锁定张某为重点管控对象,利用自己学习到的心理矫治知识,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并且多次争取张某家属来监帮教,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帮助张某回归正常思维。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对罪犯的教育改造需要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教育谈话,一遍又一遍耐心沟通,敖忠荣的工作看似总是在“重复”,但“重复”之下实则是她对待工作高度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她将“重复”的事情做出了意义。

拼劲儿——荣誉背后是家人的支持和包容

常说“身体和心灵一定要有一个在路上”,敖忠荣做到了,只是她的“在路上”不是指旅行,而是她多年来开展的罪犯社会调查工作,穿梭于监狱与罪犯家庭之间的足迹历程。

为做好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敖忠荣与同事开展的社会调查工作里程数多达6000多公里......车途劳累虽然很辛苦,但为罪犯架起了亲情沟通的桥梁,增进了罪犯家属对监狱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摸清了罪犯的成长环境和犯罪诱因,为教育改造好罪犯获取了更多信息。

2016年,敖忠荣的儿子正处于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她却因为工作的特殊性无法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但她的儿子和家人并没有对此抱怨过,反而都很理解她,还让她安心工作。对家人的少有陪伴总让敖忠荣心里感到一丝愧疚,家人无条件的支持和包容给了她更大的干劲。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