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儿童的健康“守门员”

2021-08-02 01:32:10 作者: 困境儿童的健

■余小塘(右一)与医护人员照料福利院的孩子。

■焦杨带领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给住院病童赠送爱心熊宝宝和儿童读物。

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医务一部部长余小塘:

关爱儿童,一个都不能少,广州并不是说说而已:“十四五”期间推进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推进“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实现全覆盖,困境儿童救助保护服务热线24小时畅通、今年六一期间更是为1100名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政策不能少,人也不能少。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医务一部部长余小塘十多年致力成为困境儿童的健康“守门员”,年近退休雄心未减,继续探索福利机构标准化建设;而焦杨所带领广州社联困境儿童关爱中心则属“初生牛犊”,也探索出平台枢纽型社会组织关爱困境儿童的1.0版,正启步往专业化的2.0版、3.0版迈进。

6月25日凌晨,一通来自3000公里以外的电话惊醒了广州市社会福利院特教老师林石兰。从电话那头,林石兰得知一名从福利院走出去在长春读书的孩子小广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引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抢救。在得知小广由于刚做完手术没多久,身体仍比较虚弱后,刚结束25天全封闭上班的广州市社会福利院医务部主任余小塘放心不下,主动向院里申请利用自己在家待岗休息的时间前往长春照顾小广。“小广是男生,已前往长春的黄方副主任医师和林石兰老师都是女同志,在日常康复照料上有个男同志会方便一些,而且小广现在正处于术后观察和康复关键期。”余小塘主任理性地分析道。7月5日一早,余小塘便匆匆赶往长春照顾小广,接他回“家”。 历经37个小时的火车,横跨3000多公里,一路上细心呵护,小广被护送回了广州市社会福利院。余小塘说,经过在长春的精心治疗,等过了这个暑假,小广就可以正常回长春上学了。

奔赴千里,只为接孩子回家这种经历在余小塘过往经历中并不多。他2008年入职广州市社会福利院,此前已经有20多年的从医经验。尽管从业经验丰富,刚开始面对福利院这些病情复杂、残疾程度严重的特殊患者,他也感到迷茫和束手无策。“我在福利院十三年来看到过的疑难杂症比我过去二十年看到的都要多。”

束手无策意味着自身能力不足,余小塘首先想到的是增进能力不断去学习,同时他也想到既然遇到了那么多的疑难杂症,如果把这些病例整理留档对于后来者也是有所助益的,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做好病例资料整理工作。

其间,余小塘为了撰写一篇关于脑性瘫痪的论文,需到病案室查阅病案资料,有意无意中翻开老院长徐久医生书写的病历时,只见整本病历字体刚劲有力,书写整洁,全文无一涂改。当他向老院长请教时,老院长说,“福利院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我们要用更多的爱来弥补他们心灵的创伤”。老院长对待这份工作的认真程度,老院长的一言一行对他启发甚大,余小塘坚定了信念,他要将最好的职业生涯奉献给这群特殊的患者,永远做困境儿童健康的“守门人”。2008年至今,他是这么想的也就是这么做的。

比起在外行医,余小塘认为在社会福利院最大的不同是,“治疗这里的孩子要更有爱心,福利院既是他们的医院更是他们的“家”,孩子的残疾程度重,病情复杂,有时候我去巡病房,看到那些孩子躺在床上撑着眼皮投向我的无助的目光,真切地刺痛了我。”也正是因为这样,余小塘以及福利院的其他医护人员竭尽所能,哪怕只有1%的治愈希望,他们都要付出100%努力救治孩子。

余小塘关注到,当前社会对重症重疾的孩子越来越关注,救治力度也越来越大。福利院有一位叫涛涛的小朋友,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经诊断,当即确认了肝移植是目前唯一的根治方法,否则很快就会发展为肝硬化导致肝衰竭,绝大多数患有该重疾的孩子会在2岁内死亡,情况十分危急。余小塘带领医务部在院领导的支持下,立即和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取得联系,办好术前的各项手续,并做了肝移植手术,目前涛涛病情稳定。“像肝移植放在以前是不太可能做到的,在院内儿童救治这块,可以说做到应治尽治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