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乡村教师夫妇创办公益书院

2021-08-02 12:02:51 作者: 山东乡村教师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许畅 通讯员 薛玉磊 发自高密

“我们想尽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在假期里能有这么一个去处:有书读,有地方玩,同时能够安全地度过假期,而且是免费的。”2013年,在潍坊高密的冯家庄村,一对乡村教师夫妻把自己家改造成一家别致的公益书院,面向村里村外的孩子们开放,成为当地孩子们假期课余时间里备受欢迎的好去处。孩子们在这里读书、学书法、学篮球、学手工……接受各种新奇有趣的知识。如今,各地大学生志愿者每年都会分批前来书院支教,带领孩子们看到了更为宽广新奇的世界。这家名为“宝德”的书院,也成为高密市打造的“百姓学堂”的重要教育阵地之一。

李济远和单美华把自己家改造成一家别致的公益书院

冯家庄村的宝德书院让更多的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得到关爱本版图片 记者 许畅 摄

“为孩子们做点事”

在水波荡漾的胶河东岸,冯家庄村的一栋平房里,十几名小学生正在上着绘画课,几名来自青岛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在一旁缓缓地踱步,不时俯身指导着……这里是宝德书院,是孩子们读书学习的地方,也是李济远和单美华的家。

宝德书院大门上贴着对联,“冀北诗书第,陇西礼乐家”。李济远说,这是他们家族的一副对联,“我们以礼乐传家,诗书继世。”迈进门去,书香扑面而来。各类书籍几乎占据了所有空间。单美华说,“一开始是我们自己买书,后来市文旅局每年也给配书,还有爱心人士的捐赠,现在大约有1.8万多册了。”

李济远今年44岁,比妻子单美华小4岁,两人都是当地中学的语文老师。2019年,他们的儿子考上了济南一所大学的公费师范生。2013年7月,夫妻二人决定把家里的南屋腾出来,置办书本等物品,免费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读书的地方,“有学书法的、学英语的、学手工的,还有学篮球的……”

后来,来到这里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十几人增加到上百人。原本二十几平的屋子根本不够用,他们便把家里其他房间也腾了出来,把4间房子打通建成一个多媒体教室,当地关工委帮忙添置了投影仪。“我们现在住在我二叔家,他搬到胶州去了,大学生志愿者们住在我三叔家。”李济远说。

宝德书院的南屋,是李济远和单美华在家里最初开辟出的读书场地。单美华指着那台有些老旧的空调对记者说,家里的第一台空调就是给孩子们安的,“这个房间当年就是我们的婚房。你看,那个窗帘的挂钩还在。”如今,这间屋子的中央摆着一张大桌子,各种书籍摆满了一面墙,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看书,也可以做一些手工。

“做了点小事”

提起建立书院的初衷,李济远对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说的第一句话 就是,“实际上就是做了点小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孩子们做点事。”李济远告诉记者,他的祖上曾在村子的中间区域建过一个私塾,名字就叫“宝德斋”。现在,他在家谱和村民们的口口相传中知道了一些故事。“过去我们祖上能做这样的事,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应该做一些服务乡里的事情。”

2013年“五一”假期,村里一个孩子在胶河边玩耍时发生意外。“那一天李济远回来挺难受的。”单美华告诉记者。“我们不想让悲剧再次在身边发生”,李济远说,“我们想尽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在假期里能有一个去处,有书读,有地方玩,同时能够安全地度过假期,而且是免费的。”单美华说一开始家长们有些怀疑,“不太相信是免费的,一段时间后,家长们发现老师们认真教,也不收钱,来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外村的孩子也有送过来的。”单美华说。

如今,作为高密市打造的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起来的“百姓学堂”阵地之一,冯家庄村的宝德书院让更多的农村学生和留守儿童得到关爱,解决了诸多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