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当养老院要做的事越来越多,养老人选择坚守情怀,还是往更高处走?

2021-08-13 00:07:33 作者: 深度丨当养老

22岁入职养老院,疫情期间连续上了34天班的“95后”总结出不少小窍门:院里的老人,无论是不肯吃药的、不肯洗澡的、不配合治疗的,通通能用小窍门来让大家听话,而秘诀就是善意——“我们也会变老,当我们老了,也希望被人疼被人爱。”

另一位51岁的单亲妈妈每天将长辈从 轮椅上抱上抱下,却总能从老人的眼神里感受到浓浓的谢意,仿佛自己就是他们的亲人、儿女和希望。还有从业22年的养老院院长动情地说,“养老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个乐趣,一份感动,因此坚持下去。”

南沙养老院卢永红院长春节期间为长辈举办活动

资料图片:南沙区养老院组织在院内封闭的员工们活动

南沙区养老院尽力做好封闭期间员工和长辈的伙食

但光靠个人价值感还不够。广州市南沙区养老院院长卢永红告诉记者,为了舒缓员工压力,他们在院内开展各种活动,让员工做瑜伽、打乒乓球、唱K等。院里每周一都组织“员工加油站”活动,大家互相分享各自专业的技能、探讨问题、增进了解、加深感情。令卢永红印象深刻的是,“封闭管理期间因为没办法吃上住家饭,有些有心的员工会在休息日做自己的拿手菜,给大家一起分享,真的让我挺感动的”。

卢永红不担心从业人员心底深处的情怀,但在她看来,国内养老服务机构都需要直面一个问题:“长期的疫情防控状态下,单靠情怀和感动,没办法让员工安安稳稳地坚持在岗位上”。有业内人士透露,即便再好的养老机构,也可能由于没有员工宿舍,只能利用一些暂时没有长辈住的房间给员工休息,再安排不下的,甚至在办公室、功能室打地铺,“一方面条件有限,休息得不好,另一方面又无法照顾家庭,家里有老人有孩子的员工更是有压力”。

一养老机构负责人透露,当员工请示希望外出或回家时,他总是很纠结。既理解体谅员工们的难处,但是也知道,这时候,是持久战,是需要人的时候。”

资料图片:越秀银幸养老院为长辈开展线上活动

资料图片:龙头山养老院护理员和长辈

资料图片:黄埔区老人院在封闭管理期间为长辈开设院内集市

独家观察:坚持的动力来自各方合力完善激励措施

问题,其实并不在于疫情防控形势和养老行业特殊性带来的压力,也并非全是挑战。

广州市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党支部书记、秘书长余志晖表示,养老院一线护理员流动性大的现象在疫情下更为突出,对于一线的养老护理员,目前只有在养老机构中从事一线护理工作满5年、满10年的可获一次性5000元、20000元的岗位补贴,还有对优秀人才在居住落户、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而余志晖认为,短时间来看,如果对于养老院这种重点单位的一线工作人员能发放防疫补贴或辛劳补贴,相信对从业人员是有利的激励。此外,按照相关资助管理办法政策,对养老机构有护理补贴资助,但审核程序比较复杂,补贴款项到账周期时间长,如果能简化并加快到账,能够很大程度上缓解其日常运营的压力,“目前光是养老院全体员工及老人每隔7天需要测一次核酸,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资料图片:广州市社会福利与养老协会为会员单位派发心理健康小册子和减压工具箱

这些举措正悄然改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但还不够。有业内人士认为,全社会需要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技术含量、社会重要性上达成共识,在工资薪酬和福利待遇上面有所体现,“比对幼儿服务的市场以及卫生健康领域的市场,应当在提升人才聚集力的同时,完善更好的职业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