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旬至8月初,媒体在浙江杭州市、安徽合肥市等地暗访发现,在利益驱使之下,国内存在违法代替体检的黑产链条——一些人员违规在百度贴吧、腾讯QQ等平台发布“代检”推广信息,代检一次费用少则一千两元,多则上万元,宣称业务涵盖普通入职体检、健康证体检、事业单位公务员体检等。
如今,从事一些特殊的行业、特殊的岗位,还是需要体检、需要健康证的。比如,餐饮、食品、住宿、沐浴、美容美发、文化娱乐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来说,就不能有传染病、就需要有健康证。这样的做法,是对公共安全的一种守护。若是一些从业人员的健康存在问题,必然会对公共安全带来隐患,这不得不防。缘于此,就业前的“体检”,的确是很有必要的。
遗憾的是,在这一行业也出现乱象,比如“代检”的黑色产业链。有人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这样的人员是不能进入一些特定行业的,但“代检”之后,一切则完全不同了。这样的现实,想想都让人感觉到害怕。毕竟,公共服务行业与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若是有安全隐患、安全漏洞,就等于底线失守,必然是后患无穷的一种局面。
其实,“代检”背后,无论是代检者还是被代检者,都有违法之嫌。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这样的合同虚假无效,不受法律保护,可视为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用人单位可以欺诈为由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对被代检者来说,是欺骗用人单位,只要用人单位发现,随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代检人或相关机构,则涉嫌触犯《刑法》第280条的相关规定,属于非法经营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意味着,代检双方都涉嫌违法,都可以从法律的轨道上去破解。
从法律上解决问题,肯定是震慑力最大的做法,但却并非最优选择,因为那只是事后的纠偏。对于“代检”一事,还是应该延伸监管触角,让端口前移。一则,对相关用人单位来说,还是应该有定点合作的医院,有专门的监督人员跟随,压缩“代检”发生的可能性;二则,对各大医院来说,体检还是应该更加负责任,必要的信息核验,还是应该要有;三则,加大对就业歧视的打击力度,若是一些用人单位在疾病患者上有就业歧视,也应精准打击,以减少劳动者的焦虑情绪;四则,可以探索制定黑名单制度,若是一些人有过“代检”的经历,无论是代检者还是被代检者,都应该纳入黑名单。
不能任由“代检”黑产链危害公共安全,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唯此,才能营造出更加健康有序的用工环境。
作者:龙敏飞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