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前,王群本想回家投产做红军服、大合唱的服装,“因为不在家,灵敏度达不到,后来老家人劝我别撤回来,万一赔了。这次也是后悔死了。”以至于今年“六一”,王群的店早早就卖断了货。“前段时间和老家的人吃饭,随随便便这个挣了一百万,那个两百万,听了以后,我这个人比较冲动,把重心移过来还不晚。”
在外这么多年,今年是王群第一次在家待这么久,50多天。她看好家乡的表演服产业。“之前干的时候,很多人就说,这个行业哪有这么多人需要,早就饱和了,但回过头再看,这边依然很火爆,未来几年应该也没问题,父母都比较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孩子表演、穿个汉服,我们都接受得了,愿意给孩子投资。”
王群的信心还来自于家乡的产业基础和干事氛围。“老家人有生意理念,干劲很足。家家户户、老的少的都在干演出服,没有一个闲人。在曹县真要俯下身子,研究明白了,都能赚到钱,都是有黄金在等着。”这些年,当地演出服已经形成一个产业链条,从选料到裁剪到加工成成品,足不出镇。
在大集镇最中心的商业街区,做火烧、卷饼的陈丽和丈夫每天都来出摊。在这里干了五六年,他们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出圈。五月份,各地媒体奔向曹县大集镇,大家的焦点都在表演服、汉服,如果不出意外,很难有人发现这对做火烧的夫妻。
那就自己推销自己。在一天的上午,她等来了这样的机会,当媒体的镜头拍摄曹县闹市的时候,46岁的陈丽热情招起了手,拉记者聊了起来。有关他们的报道不久发了出来,陈丽和丈夫边摆摊边做直播的事也传播开了,不少人知道了他们的网名“火烧夫妻”。
至今陈丽还会说起这件事,这给他们的小摊带来了人气和生意,更重要的是,这给了他们更大的信心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我喜欢表演,喜欢站在镜头前面,人越多越好。我要拍抖音,谁也没我拍得好,那个动作、表演、表情得带出来。”
陈丽的丈夫是个稍微内敛的人。他笑着评价陈丽:“用咱农村话说就是脸皮厚。”开始他不愿意拍,后来在媳妇的“逼迫”之下,经历了几次早上还在被窝就被拉起来拍段子的事之后,他现在也喜欢和放开了。俩人配合拍的段子倒也能收到上千人点赞。
“你看这个是安徽的大主播,上百万粉丝,都关注我了。你们也帮忙多给我宣传宣传。”陈丽爽朗地说道。被媒体报道后,俩人琢磨着以后可以边直播边做饼,两不误。“现在俺这个网不行,没法播,急死人了,得想办法把网弄好。”
路边的人支起了招,“你可以用那种移动的Wi-Fi盒子”“那个得多少钱,贵不贵”······临近傍晚,大集镇上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干网店的、做面料的都出来了,买菜吃饭,火烧夫妻也忙活了起来。
来源:齐鲁壹点
“这边现在家庭作坊还比较多,管理各方面还得提升。我们在外面这么多年,经历比较丰富,在生意的模式、管理上还是有优势的。”这次回来,王群做了很细致的考察。“必须摸清了,不是说这款很好我就仿制这款,要找到这款为什么火爆的点,创造一个更好的款。”
目前她已经做了六七款表演服,还将不停再投,不停更新。“以后每个月都回来,希望把它做大。”
把杠子馍卖到全国
“六一”表演服的销售旺季已经过去了,大集镇的商户来不及休息,开始了下一轮的备货。如果疫情防控形势比较好,今年国庆节、元旦,还会迎来一波表演服销售高峰。
大集镇代表了曹县的一种快节奏生活,“没时间留给你偷懒,你不做生意就是人家的。”
最近,大集镇的范群英开始着手扩大杠子馍的生产规模了。200平米的生产小车间已经没法满足网上的订单。“有聊城那边的客户,一天都能要几千斤的馒头。”
范群英今年44岁,他已经做了25年以上的馒头了。下午两点,他和妻子刚把170多单的货发出去。他从17岁就开始做馒头,开始也不想干,特别累,要早起晚睡,“处于生活的无奈,选择了这个。”那时他打死也想不到会把自己的馒头卖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