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世医馆传承将断绝,最后一代男丁60岁未婚,没有行医资格证

2021-08-21 23:18:03 作者: 6世医馆传承

下午的时候,李学铮的医馆一直没有来人。

这已经是老李连续几天开门之后零营业了,李学铮准备关上医馆的大门,到后面的第二进院子做晚饭。

李学铮是河南省义马市千秋村的一名乡村医生,祖上5代行医,渑池县志上有这样一句话:“李一鸣,千秋人,庠生,精医,年80,乡宾……”。解放前的时候,李家医馆门楣上悬挂着三条患者送来的匾额,就连时任清朝江南道监察御史的林则徐也曾送来的彩绘24条屏,李家医馆可谓是河南渑池县有名的大医馆,如今光彩不在,就连祖上传下来的老屋也出现了即将坍塌的迹象。

千秋古街,是丝绸之路在三门峡市留存不多的历史印迹,街道不宽,至今地面上还铺着不少磨痕明显的条石,李家医馆就建在街道正中的位置。地面被踩的坑洼不平的大青砖,证实着这块地方的年代久远。

早年间,医馆门口总是摆放着两条带有镂空花檐的板凳,不知道什么时候,板凳被人偷走了,村民贡献出来一张不要了的沙发,供同村人在医馆门口休息、晒太阳。

说起来李家的光辉历史,李学铮正襟危坐,听着村里93岁的老爷爷细数家族兴衰。“他爷爷那时候,生意还挺好的,就是到他爹这儿不行了,为啥?一方面是兴医院,兴打针,都嫌喝草药麻烦,慢慢就没啥人来了。还有一个是啥吧,刚解放那时候,他爷爷被划成五类分子,经常挨批斗,抄家都抄了好几回,啧啧,好些医书都叫抄走烧了,他爹就没完全学成,到他这儿,跟着他爹学几年,还上了上卫校,就是他没有行医资格证……”

原本的医馆大门,是用很多一尺来宽的木板,一块一块对起来的,每天早上开门的时候,需要学徒们一块一块搬下来,码到侧面的过道里。就跟电视里那些古代的商号一样,李学铮的父亲给门板钉死,只留下两扇笨重的老木门。

饱经风霜的木门也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中间推门的位置硬是磨出了一个大坑,李学铮找来一小块铁皮,把二指多宽的缝隙填补了起来。

外面沙发正对着的就是药房,药柜里面没有摆放多少中药材,反而是沿墙根摆放了一排塑料水桶,水桶上码着不少纸箱子。李学铮指着纸箱说:“现在拾药的人不多,怕药材潮了,就用塑料袋包着,装到纸箱子里头。底下搁塑料桶是叫老鼠爬不上来,要不,有些药材就叫老鼠糟蹋了……”

药房里面光线很暗,一盏白炽灯把李学铮的脸照成了古铜色。“我爷爷有好多医书,以前千秋街是交通要道,往西去的车马队都从咱门口过,往来的大夫们也会交流行医经验,我爷爷自己也写的有医书,我才背会过十来本,后来就叫抄家烧了。”

李学铮开的中药极其便宜,除了一些本地没有的药材需要购买,凡是本地有的,功效相近,李学铮总是让患者自己采集,遇上不认识草药的患者,他还会自己到附近的田野里帮助寻找,一个月平均下来只有几百块钱的收入。

李家医馆的“卫生机构证书”还是他父亲李好仁的。1981年,李学铮从义马市卫校毕业,也有心恢复祖上的荣光,买了不少印刷的医书,找父亲同辈的老医生们拜师学习,甚至大量品尝本地药草,一度被认为患了精神病,因此错过了结婚年龄,导致60岁了还没有成家。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