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过“死亡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终成中国青霉素之父
来源:药智网/茴香
2009年,电视剧《愤怒的天使》的首播,揭开了中国如何在烽火连天的时代,成功研制并严密保护第一批盘尼西林(青霉素)的故事。
彼时,国内盘尼西林的成功研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率先制造出盘尼西林的七个国家之一。
樊庆笙,这个鲜为人知的名字,与盘尼西林背后的故事,也逐渐浮出水面。
他是谁?为什么被称为“中国青霉素之父”?
01
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国内正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中国社会变革时,谁也不会注意到,这一年的盛夏,江苏常熟诞生了一名男孩。
人们更不知道的是,几十年后,中国将会有上百万的人,将会被他从死神手里拯救回来。
他叫樊庆笙,出生在常熟的农村,一个小职员之家。
樊庆笙是家里九个孩子中最大的一个,因家境贫寒,一直入不敷出。
和大多数的中国家庭一样,读书一直被认为是获得更广阔人生空间的出路。樊庆笙的家庭,也不例外。
在大学之前的学习,樊庆笙在班里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02
1929年,樊庆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金陵大学农学院,并获得了该校最高奖项——金钥匙奖,并留校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件后,日本的大举入侵中国,当时中国东部的大学,迁往中国西部,金陵大学搬迁至成都。
1938年,樊庆笙与青梅竹马周珊恋爱结婚。
1940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向金陵大学提供了一笔全额研究生奖学金。
农学院在基金会的许可下,决定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决定派三名年轻学者到美国学习,每人学习一年,而不是派一人学习三年。
樊庆笙就是这三位学者之一。
03
就这样,他离开了身怀六甲的妻子,去美国留学并获得硕士学位。
1941年,由于樊庆笙出色的学术表现和学习能力,引起了一位微生物学家的注意,他资助樊庆笙攻读博士学位。
两年后,樊庆笙不负期待取得博士学位。
当时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而盘尼西林的诞生,引起了樊庆笙的注意。
这是一种由弗莱明在1928年发现的抗生素,已经拯救了数百万的生命,尤其在欧洲前线受伤的士兵。
彼时,每年有数千万中国人死于传染病,樊庆笙相信,盘尼西林能够拯救中国人的生命。
但二战的爆发,阻塞的交通,使他难以回归祖国的怀抱,于是他利用自己在博士期间学习的微生物学知识,一边在西格拉姆公司工作,一边寻找机会返回中国。
04
1943年,美国医药援华会决定帮助中国在昆明建立血库,帮助同盟国对抗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
樊庆笙毅然辞掉自己的工作,决定加入医疗队回国参加抗日。
他还建议援华会:在中国生产盘尼西林。
这个建议被接受后,他带上菌株和提纯材料,于1944年离开纽约,踏上回国的艰难之旅。
当时,日本为了阻断援华会的医学专家和盘尼西林到达中国,千方百计阻挠樊庆笙等一行人的回国之路:日本军舰和飞机的围追堵截和轮番轰炸。
为了躲避日本核潜艇的袭击,樊庆笙一行只能绕道新西兰及澳大利亚南部海域,进入印度洋,历经五个月到达印度孟买。
之后换乘火车经加尔各答到达利多,再搭乘美军运输飞机,沿着当时全世界最危险的,随时可能机毁人亡的“驼峰航线”(又被称为“死亡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终于在1944年6月到达昆明。
樊庆笙携带的3支珍贵的盘尼西林菌种沙土管,终于降落中国。
05
在昆明期间,樊庆笙负责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安全。
此外,他还和中央卫生署防疫处处长汤非凡进行合作,使盘尼西林的研制进度大大加快。
1944年年底,功夫不负有心人,樊庆笙成功研制第一批5万单位的盘尼西林,经过临床使用效果良好,中国成为世界上率先制造出盘尼西林的七个国家之一。
盘尼西林在抗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拯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促进了中国在抗生素的研究及声场方面的发展。
除了在南京金陵大学的日常学术工作外,樊庆笙还定期往返于南京和上海之间,监督青霉菌株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