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有哪些看点?专家解读来啦~

2021-08-23 20:48:06 作者: IPCC第六

报告描述了这样的情景:全球许多区域出现极端事件并发的概率将增加。高温热浪和干旱并发,以风暴潮、海洋巨浪和潮汐洪水为主要特征的极端海平面事件,叠加强降水造成的复合型洪涝事件加剧。

到2100年,一半以上的沿海地区所遭遇的百年一遇极端海平面事件将会每年都发生,与极端降水叠加,使得洪水更为频繁。特别是不排除发生类似于南极冰盖崩塌、海洋环流突变等气候系统临界要素的引爆,一旦发生,将对地球生存环境带来重大灾难。

在中国,我们也能明显地感受到其影响。

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和持续增暖的气候会进一步相互作用,带来更加显著的影响。比如,城市化与极端高温事件复合,将加剧城市热浪的严重性,给城市用电带来巨大挑战。城市化还会增加城市或下游地区强降水和径流强度变化,带来城市内涝。对沿海城市,极端降雨/极端河流量与更频繁的极端海平面事件复合,将加大沿海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巢清尘表示,因为脆弱性和暴露度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也将承受不同风险。中国东部从东北到华南是极端降雨的高危险区,又是人口和经济的聚集区,将承受更高的气候风险;中部从华北到华南,以及西北部是高温热浪的高危险区;华北、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东部、西北和西南地区是干旱的高危险地区;西南、华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松嫩平原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高风险地区;华南西南、长江中下游、西北绿洲是粮食生产的高风险地区。

袁佳双强调,IPCC报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不仅其结论,其传递的理念、甚至用的最新方法,都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非常好的借鉴和参考。

袁佳双还表示,报告指出实现1.5℃温升或2℃温升目标,需在2050年左右或之后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与此同时也要减少其他温室气体排放。这与我国提出的碳中和愿景,以及与《巴黎协定》的目标是一致的,进一步展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既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赢得了先机,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榜样,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探索绿色低碳和气候适应型发展道路提供了范例。

来源:中国气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