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位“乞丐校长”,他有210个孩子……

2021-08-23 20:44:04 作者: 云南有位“乞

△王龙羽(右二)和孩子们课间活动

“娃娃们需要有个好起点”

今年是王龙羽成为云南省富源县富村镇德胜村幼儿园校长的第7年,也是他“乞讨”办学的第7年。幼儿园里的一砖一瓦、一砂一石他都再熟悉不过,因为这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讨”来的。

7年前,王龙羽辞掉了体制内的教师工作,回到自己的家乡,准备建一所公益型幼儿园。让孩子们去山外的世界看看,这是王龙羽的心愿。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的他觉得,办一所像样的幼儿园,或许能成为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的第一步。

于是,27岁那年,王龙羽四处游说,一次次地拜访、苦求,记不清多少次被人喊作“叫花子”,被推搡着赶出门。他至今清楚地记得,那一年,他拿着自己写好的材料,愣头青一样闯进德胜村村委会。

村支书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问:“你打算怎么样?”

王龙羽:“我想建一所公益型幼儿园。”

村支书:“啥叫公益型幼儿园?”

王龙羽:“就是不赚钱的,我做教育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村里每家的小孩都能上幼儿园,娃娃们需要有一个好的起点。”

村支书听罢,低头嘬了两口旱烟,沉思了许久,让他先回去。过了几天,村支书给了他一家石场的电话,石场老板捐赠了一批石料。

随后,在王龙羽的不懈努力下,另一名村干部从自己的砖厂无偿拉来了幼儿园建设用砖。村民念亚飞捐出自己3.5亩的土地,“只要是用来建学校,我愿意无偿捐场地。”钢筋、水泥、石头、沙子等所有建筑材料由村民们一家家凑齐。

建筑工人们听说这是一所“慈善学校”,主动要拿低工资。一位残疾工人说:“我们没什么能支持的,尽量少要点工钱就算帮助学校了。”

“村民们这家来帮忙递砖,那家主动处理石料……大家都是知道消息后,自发自愿来的。有时候我还带老师去垃圾场‘寻宝’,捡别人不要的瓷砖和其他材料。”王龙羽说。

慢慢地,泥泞的操场变成悬浮地板操场;破旧不堪的课桌椅变成塑料课桌椅;淘汰的黑板变成先进的投影仪;砖石支起的床铺变成木床……

慢慢地,王龙羽通过挨家挨户地拜访招收学生;带着老师们一起养猪、种菜,用这些收入支撑学校日常开销;拜访各路企业和爱心机构,四处筹集物资……

慢慢地,王龙羽也变成了村民口中的“乞丐校长”。但大家都知道,这其实是一种特别的尊敬。德胜村的村民们都明白,是他给村子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我只是想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们有一个好的起点。”王龙羽说。

“宿舍楼得抓紧了……”

40人,100人,200人……随着德胜幼儿园的孩子越来越多,王龙羽的鞋也磨坏了一双又一双。

几年间,王龙羽几乎爬遍了周围的大山,无数的山路,数不清的家访,他越来越心疼也越来越坚定。

心疼的,是那些被“困”在深山里的孩子。每推开一扇门前,王龙羽都害怕看到孩子迷茫又无助的眼神。

印象最深的一次,王龙羽走进深山里一户人家,一口火塘、一张八仙桌、几个板凳,几乎就是那个家的全部家当。“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只留下两个孩子和老人。”每天早上,老人腿脚不便,只能用马从山顶驮着孩子送他们上学,一边一个筐,孩子就缩在里面。每次上山接孩子的时候,王龙羽都不忘扛上几袋大米,送给这些困难家庭。

坚定的,是他要为孩子们办一所更像样的幼儿园。这些年,幼儿园也成了王龙羽的家,他把每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在这所大山深处的慈善幼儿园,留守家庭的孩子占据了大多数。对于这些常年见不到父母的孩子而言,幼儿园更像是他们的第二个家。王龙羽也是亦师亦友的角色,除了日常授课外,他还负责孩子们的日常起居,为他们剪头发、做卫生,定期组织老师家访……

曾经很长一段日子,放学后的时间让王龙羽很是焦虑。不少需要自己单独上下学的孩子,最远的四五公里,每天来回要走两个小时左右。孩子这么小,王龙羽不放心,他只能把一些年纪小的结伴送回家,但200多个孩子也让他力不从心。

于是,为幼儿园建宿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一开始,家远的孩子就把旧书桌拼起来当“床”,有了新教学楼后,王龙羽终于可以腾出两间教室暂做宿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