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疫墙”如何构筑?来看看上海基层干部的智慧

2021-08-24 08:00:49 作者: 安全“防疫墙

摘要:每个市民、每个基层工作人员都正用足“绣花功夫”,构筑安全“防疫墙”。

“阿婆,去菜场买菜啊?口罩要戴戴好,鼻子要盖住哦,保障自己与大家的安全!”走在弄堂里,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龙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陆顺凤碰到老年居民时,总会多叮嘱几句。

从龙泉居民区走到南京路步行街仅需3分钟,小区门外就是人流密集之地,人员混杂。不久前,按照相关部门要求,居委会与物业第一时间加强了对各个小区的防控管理:小区门岗24小时派人值守,查健康码、测温、非本小区人员信息登记,一个动作都不能少。

龙泉居民区社区干部对居民的防疫宣传和引导,是全市基层防疫工作的一个缩影。当下防疫形势严峻,上海城乡社区、商圈酒店等地绷紧防控之弦,不断引导市民主动自我防护、主动接种疫苗、主动就医问诊,同时为奋战在防疫一线的人员提供更多支持,共同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挨户宣传提高主动自我防护意识

陆顺凤告诉记者,龙泉居民区内老年居民特别多,为持续引导老年居民进行主动自我防护,居委干部在进行常规宣传之外,还要“见面多叮嘱”。“经过过去一年多的持续宣传,老年居民普遍认识到防护的重要性,很多老年人也都接种了疫苗。但因为年纪大了,有时候他们的一些动作做得不太规范,比如口罩戴歪了、戴松了。我们见到了,一定会主动提醒。”陆顺凤说。

龙泉居民区人户分离比例高,外来租客多、流动性大。刚好居民区最近在推进旧改,人户分离的房屋信息都被准确统计了出来。居委干部就按照信息表,通过微信挨个给房东发去了主动自我防护、主动接种疫苗、主动就医问诊的提醒信息,并请他们一定要将这些信息转告给外来租客。“如果我们看到租客,也会主动提醒。”

日前,记者探访了嘉定新城(马陆镇)洪德三坊社区居委会,居委会干部孙叶花正在询问居家观察人员的身体状况、核酸检测等情况。“你的核酸报告出来没有?收到报告记得第一时间发给我。”“上一次的核酸报告是阴性对吧?你要是体温不正常或者有其他事情,可以及时联系我。”孙叶花事无巨细地叮嘱着。她告诉记者,只要居民有需求,电话里或者微信上和她说一声,“我都会第一时间想办法解决。”

“听了工作人员的劝阻,我打消了过桥的念头,等过段时间再去探亲吧!”日前,在青浦区香花桥街道东方村,村民陆老伯在党员志愿者的劝说下打消了过桥出村探亲的念头。东方村与昆山毗邻,两地居民日常交流频繁。为了防控疫情,村里党员志愿者主动在桥边值守,切断疫情传播链条。

东方村党支部副书记、主任何佳宝告诉记者,村里常住人口有1800多人,其中外来人员就有1200多人。为此,村里持续加强宣传,充分利用横幅、告知书、小喇叭等形式,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同时,村里通过建立健全党员志愿者联系到户制度,对所联系家庭中来往人员掌握动态,共同守好家门。

商圈酒店等地防疫宣传氛围浓厚

除了城乡社区,上海各大商圈、酒店、超市等地也严格落实防疫措施,通过各种措施,引导市民做好自我防护。

在南京路商圈新雅粤菜馆门口,前去就餐、购买熟食的顾客络绎不绝。记者看到,消费者进门后都会主动戴口罩、测温、出示健康码或行程卡,没有任何疑问与抱怨。这时,一位想进去购买熟食的老年居民向门口的保安亮出自己的老年机,表示自己“没有智能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保安让他不要着急,为其测温后手工帮他在本子上登记了姓名、联系方式、身份信息等,然后请他进店。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