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隔离房间门口被椅子拦住,不能越雷池半步。
上海退役奥运冠军徐莉佳的微信朋友圈显示,她在结束14天隔离后,遇上稀罕事:“办好退房准备出酒店,因一位隔离房客莫名走到大堂,我变成‘高危对象’被要求回房,解除隔离日子待定。”这名擅自出门的隔离人员,将面临“从严处理”。
隔离酒店每天的送餐时间为8点、11点30分、18点;每天医务人员的监测体温时间是9点、15点;入境者在第1、4、7、14、16和21天,都需采集鼻咽拭子,开展核酸检测。这次东京奥运会采访,从启程东京到回沪隔离,笔者被“捅鼻子”次数已超10次。
图说:每天上、下午分别测量一次体温。
笔者隔离期间,对入境者进行核酸测试的机构,还不是同一家。核酸交叉检测,为杜绝可能存在的误差,得到更精准的检测结果,确保隔离点防疫万无一失。只有全程核酸检测阴性,才能从14天隔离医学观察,转入之后7天的社区健康检测。
笔者所在的隔离点,此前就通过严格精准的核酸测试,排查出一名阳性人员。“我们也是第一次参与隔离点工作,刚得到相关信息,第一反应是我们的日常工作流程是否规范?只要规范,我们就有信心,绝对没问题。”隔离点防疫工作小组组长赵文彦透露,随后团队严格按照防疫工作流程上报,120负压救护车很快抵达,第一时间把相关人员闭环转运到上海市公卫中心治疗。
“在隔离点一共工作28天,我们的六人小分队从一开始逐步熟悉流程,到之后基本得心应手,如今整理流程报告给到接替我们的同事。”她认为,只要严格按照防疫流程规范执行,不会有任何问题,“我们不只对自己的工作,更对上海整个防疫体系有信心。”
相互理解,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笔者入住隔离酒店的第一天,就遭遇意外:凌晨2点,为手机充电的瞬间,房间内变得一片漆黑——跳闸了。原本打算不惊扰医疗人员,但没空调制冷实在闷热难忍,只能深更半夜拨打电话求助:换房间。
不到30分钟,一名身穿全套防护服的“大白”,带着笔者更换房间。他还特别解释:“不好意思,你们是今天最后一批入住人员,以为你们早就休息了,我们才脱掉防护服,准备洗澡休息。电话一来,我们必须严格按照防疫流程,再次规范穿上防护服,时间也耽搁了……”
在隔离点,入境人员和医疗防疫人员之间,需要更多换位思考,相互理解。或许,入住人员只想点一个外卖加个菜,但对隔离防疫工作人员来说,就需要多一道仔细检查、认真消毒再由身穿防护服人员送到房间门口的严格流程,难免不够那么便捷高效。也曾有网友也感慨:“当你还在为不能收快递加餐而难受的时候,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大热天还要穿着防护服通宵值班……”
图说:社区居民吕渲为隔离点医务人员创作的作品。
据悉,笔者所在隔离酒店的六人防疫小分队,最忙碌的时间段是在168个小时内接收125人,航班不定需随时待命;最难忘的是凌晨4点结束工作,上午9点又开始新一天的步伐;最难熬的是闷热的三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隔离服、戴着N95口罩,开启衣服干湿循环模式。每个队员都说:“在隔离点,一半靠体力,一半靠毅力!”
在隔离点,大多数入住人员的素质都不错,但难免会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一名相关人员告诉笔者,“比如有一名美籍华裔的隔离人员,确实行李很多,还带着高尔夫球杆、健身器材等。她误认为我们是酒店服务人员,愿意出钱,希望我们把行李搬到房间。只要是老人和孩子,我们都会帮忙搬行李,但对于一些不合理的诉求,我们也会婉拒。毕竟,我们是医务人员,首先是保障防疫安全。对方一开始不理解,先说可以加钱,最后说要投诉……我们也耐心解释。好在,这是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