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东京奥运采访记者的上海医学观察14天亲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和温暖!

2021-08-25 07:19:44 作者: 一位东京奥运

摘要:生活服务简洁细致,防疫流程规范有序,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和温暖。

8月24日深夜23点50分,早前完成奥运会采访并从东京返回上海的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长宁区一家隔离酒店,顺利完成为期14天的入境人员医学观察,转入接下来7天的社区健康检测。

生活服务简洁细致,防疫流程规范有序,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和温暖——作为一名结束奥运采访的入境人员,这是笔者在隔离酒店14天医学观察期的亲身体验。

心理调适,小医生有大作为

对14天医学隔离观察期,供职于《新浪体育》的周超戏谑描述自己的体验,就像在月子中心坐月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躺下打游戏、睡到自然醒,又不用被老婆叫去擦地倒垃圾,除了不能在房间里挖块地种菜,很多人奋斗的个人小目标,不就是这样吗?”

图说:隔离14天,一日三餐基本不重样。

根据笔者的亲身体验,“月子中心论”对隔离期间的物质保障描述到位,但忽略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人一般有两种需求,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隔离点生活基本无忧的前提下,隔离人员因寂寞烦躁、缺乏交流等引发的心理不适,应得到重视。

笔者入住的隔离酒店,是8月3日全新建立的一个集中隔离点,由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拔6人小分队入驻。作为小分队医疗组负责人,曾在华山医院感染科做过规培生的家庭医生王小冬介绍,“很多隔离人员出现身体不适,是由心理引起,需从源头解决。”

年近八旬的赵阿姨,从西班牙探亲返沪入住隔离酒店后,一直想回家隔离,但居住条件又达不到相关标准。“老太太家住仙霞区域,吵着要回家,情绪很不稳定,也不明确说到底碰到什么困难,她还一度出现胸闷、心慌等不适症状。”王小冬表示,自己担任家庭医生经常与签约居民沟通互动的经验,让他特别加以留心。

“阿姨,血压好不好?”“晚上睡眠怎么样?”“还有没有胸闷这些症状?”不断沟通之下,赵阿姨记住了这位认真热情的医生,一有事就要找他帮忙,并谈起在国外与子女共度的快乐时光,“如果能在酒店给他们打电话就好了!”

原来,由于不懂手机网络设置、无法和亲人联系,隔离期的赵阿姨心情烦躁,缺乏交流而心里憋得慌,身体也感觉不舒服。“我们帮她把手机网络设置好,其他小伙伴也尽心尽力帮赵阿姨解决困难,把邻居送来的长途电话卡第一时间送到房间,老太太能和远在欧洲的家人联系沟通。心定了,其他烦恼就烟消云散。”

王小冬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当初选择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很多人并不理解。他说,在社区、在基层,更能发挥自己所长,更被居民所需要,“小医生”更有“大作为”。据悉,赵阿姨在结束14天医学观察隔离后,和他相约:“你们的工作态度认真细致,很懂我们老年人的想法,我准备把家庭医生改签到你们这里哦!”

硬核隔离,核酸测试很精准

你没有住过入境人员的医学观察隔离点,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硬核”的隔离和检测。

房间的门,绝不能越雷池半步,直接有一张椅子卡在门口。笔者能开门的时间点,要么是取餐,要么是接受量体温,要么是接受核酸测试。一旦违反规定擅自离开房间,根据《致隔离人员告知书》:将交由相关部门从严处理,并重新计算隔离时间。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