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假接近尾声,各大高校即将迎来“开学季”,市场上的各类开学装备再次迎来销售高峰。手机、平板、电脑、平衡车、无人机、养生壶、护肤品、连衣裙……在准大学生们的购置清单中,从生活必需品到时尚消费品,可以说应有尽有。对此,业内人士称,开学装备从过去的脸盆、钢笔、随身听到如今的手机、公仔、养生壶,从大包小包坐火车,到“空手到”和“开学寄”,“开学装备”的一系列变化,折射出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潜力的巨大释放以及消费方式的迭代变化。
“我是1994年上的大学,家里人为我准备了脸盆、钢笔、水壶、快餐杯等一些生活必需品,条件好的孩子,可能会带一台传呼机,这在当时就算是奢侈品了。我听我姑姑——一位上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说,当年上大学,她背着铺盖卷,拎着手缝的布袋,里边只装着几件换洗的衣服,当时大家穿着都一样,生活水平也都一样,根本谈不上消费。我的女儿今年9月份要上大学,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购物了,手机、笔记本电脑、无人机、小公仔、平衡车、按摩仪、消毒液还有保健品,七七八八算下来,花费将近3万元。”市民李林说,随身携带的物件,印刻着几代大学生的消费风尚。二十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开学装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就升级换代好几茬了。
如今,00后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在他们的入学行囊中,除了手机、电脑、平板等“智能三大件”外,还出现了平衡车、养生壶等新面孔。相比于80后、90后,他们的行李越来越小,装备却是越来越好,生活必需品越来越少,个性化用品越来越多。他们的消费理念、偏好、方式正快速推动消费市场迭代变化,巨大消费潜力也蕴含其中。
山西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田教授认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提升。从大学生的行囊中,可以透视社会发展、经济腾飞、消费升级的诸多变化。现在,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很大,大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个人价值的追求也更加多元。希望大学生们在追求消费升级的同时,也能把消费的实用性放在消费选择的第一位。
确实,大学校门还没进去,就已花费上万甚至数万元费用,对绝大多数工薪家庭来说,显然不是一笔小数目。一名准大学生家长告诉笔者,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太好,为了孩子上大学,已经去申请了助学贷款,但即使这样,儿子的电脑和手机也是不能缺的。
消费升级是好事儿,但是消费不仅要实用,还得量入为出。“开学装备只买对的不买贵的,真正做到理性消费。”对此,山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的乔青老师称,家长在给孩子购买学习装备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前做好购买计划,根据需求选购。在购买开学装备时,家长应该理性消费,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在商品的选择上,要尽量以平价、实用为主。孩子上学是为了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丰盈人生,而不是为了得到奢侈华美的开学装备。不能为了所谓“面子”,产生攀比心理,既苦了自己,也坑了孩子。记者 贺娟芳 太原晚报
来源:太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