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审理周期缩短近37.4%,崇州法院靠这招实现办案“质变”

2021-08-25 21:22:31 作者: 案件审理周期

川观新闻记者 任鸿

一年办几百件案子的法官办公室会是什么样的?案卷堆积如山?

在崇州市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崇州法院”),法官被卷宗“淹没”的场景不再——这源于该院推行的“无纸化诉讼”工作。

作为全省唯一一个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电子档案为主、纸质档案为辅”案件归档试点单位,近年来,崇州法院通过技术赋能,开展了电子卷宗、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等系列探索,打造了“全链条”无纸化审判流程。

“无纸化诉讼,不仅更环保,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司法供给效能,满足了多元化的司法需求。”崇州法院院长张静介绍,卷宗从纸质版到电子版,虽是物理变化,但对办案效能来说却产生了“质”的变化——今年1月至7月,崇州法院民事案件立案2779件,结案2436件,案件平均审理期限28.65天,较推行诉讼无纸化前同期缩短近37.4%。

无纸化诉讼如何能提升办案效能?8月20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电子版卷宗,一键流转更高效

8月20日,市民吴女士走进崇州法院智慧诉讼服务中心申请执行立案。只见前台工作人员扫描立案材料后,将部分材料退还给了吴女士,剩余的材料被放进了服务中心另一侧的储存柜里。

群众正在递交材料。

“推行无纸化诉讼以后,电子卷宗成为‘主流’,纸质卷宗只需保留诉状、答辩状等必要材料,储存在智能‘中间柜’中,供必要时使用。”崇州法院审管办负责人徐婷婷介绍,对法院来说,储存厚厚的案卷材料一直是难题;纸质案卷“瘦身”后,该难题迎刃而解。

智能“中间柜”储存必要的纸质卷宗。

徐婷婷表示,除了“肉眼可见”的绿色低碳,电子卷宗还有诸多好处,“电子版本能让卷宗实现一键流转,并实现多人同步使用,提高办案效率”。

徐婷婷介绍,以送达工作为例,过去收案后,立案庭要集中送卷宗到给业务庭内勤,内勤分案到法官,再由书记员安排送达事宜,从立案到启动送达可能一周就过去了。现在,随机分案后电子卷宗一键同时流转给法官和负责送达的小组,法官、法官助理可以随时同步阅卷,送达小组即刻启动送达,当天可完成送达程序。据统计,截至7月底,崇州法院电子送达平均时间为7.59小时。

从事审判工作20多年了,随着无纸化诉讼的推进,崇州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李健的办案习惯也悄然发生变化。

“我主要办理复杂案件,以前开庭,要提着大包小包的案卷材料去,现在都是轻装上阵,只用带一张纸一支笔,记录双方的争议焦点。”李健介绍,目前,崇州法院所有法庭都建成了科技法庭,在庭上,打开电脑,法官输入“关键词”即刻调出材料,诉讼双方则可通过面前的显示屏就能进行证据展示和庭审笔录核对,大大缩短了审判时长,提高了审判效率。

开完庭后的裁判文书写作环节也因电子卷宗变得更高效。崇州法院员额法官杨婷年均办理案件400余件,但记者在她办公桌前没有看到厚厚的卷宗。“以前写裁判文书,得一点点翻卷宗,一个字一个字敲,现在,文书部分内容可由系统从电子卷宗中抓取,‘自动回填’。”杨婷一边演示,一边介绍说:“点击系统里的文书制作,点保存,包含当事人基本信息的裁判文书模版就生成了;在此模版中,复制粘贴电子卷宗中双方争议焦点、相关证据材料等,再自己梳理查明的事实与裁判理由,就能完成一份判决,平均写作时间缩短了50%以上。”

智能化设备,提供“全天候”服务

案件办理周期缩短,不仅源于法官工作更高效,也源于无纸化诉讼让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办事更方便快捷。

8月20日,记者在崇州法院智慧诉讼服务中心看到,与传统的对外服务窗口不太一样,中心的大部分区域都留给了智能自助设备。

崇州法院智慧诉讼服务中心里的自助终端。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