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的朋友圈设置了“仅展示最近三天”。截图
“发不发朋友圈,领导也不会强制,本职工作做好了就行。以前是关闭了朋友圈,微信升级过后,就没有关闭功能了,只能设置为仅展示三天。重新设置过后,我也不是不看朋友圈,只是不爱发,这也许是我单身的理由吧。”刘莹说,不发朋友圈,是不想处理发朋友圈后的反馈,“万一发一个朋友圈,没有人点赞也没有人评论,那不是很尴尬?再说,我没有设置分组,朋友圈有不少领导,发生活内容的时候,领导怎么看?一味发工作内容,朋友们又怎么看?有人留下尴尬评论,我还要想怎么回。感觉太累了,发个朋友圈要思前想后,顾虑太多,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发。如果找男朋友也要通过发朋友圈才找得到,那就承担这个后果吧。”
发圈、点赞、评论无法吸引客户
“打铁”还需自身硬实力
年龄:32岁
性别:男
职业:程序员
彭先生今年32岁,是一名程序员,在渝北区星光大道一家科技公司工作。
翻看他的朋友圈,去年和前年都只发了一条朋友圈信息,今年更是一条都没发。
“我的微信好友有700多人,大多数都是客户,你让我怎么发生活的内容嘛,我去年的朋友圈还是为了支持老婆的工作发的。”接受记者采访时,彭先生这样说道。
“没有信息焦虑和社交焦虑,对于我来说,朋友圈没有啥用。”他还表示,作为一名程序员,自己的工作就是做好程序的开发和维护工作,给客户把问题解决了,客户才会真正认可自己和公司,“难道不做事,就朋友圈随随便便点赞、评论,就能方案胜出赢回客户了?根本不可能嘛,打铁还需自身硬,核心技术是关键。”
在彭先生看来,朋友圈的信息碎片化,一圈刷下来,往往还会浪费很多时间,而且,还会被动看到不少广告。“我最恨广告了,但又不能制止好友们发,所以就只好不看了,落得个清清静静。”彭先生说,不躺着刷朋友圈了,自己把休息时间利用起来和家人、孩子互动,增进亲子关系,比刷朋友圈有意义多了。
彭先生表示,身边不少人有社交焦虑,害怕错过最新的热点,所以追看朋友圈,但他认为,只要有了追逐热点的心,就一定会被热点抛弃,从而变得焦虑,因为热点层出不穷,有人指望通过朋友圈来追逐热点融入圈子,无何厚非,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追逐热点,寻求共同的谈资。
声音
朋友圈本质是人际沟通
良性人际关系在于交流和真诚
“不可否认社交媒体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交友、工作、生活乃至艺术创作,都有赖于社交网络平台。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社交网络上展示自我,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一种‘人设’。”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博士、英国心理学会特许咨询心理学家陈志林表示,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呈现”,说的是个体为使他人按照其愿望看待自己,从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
陈志林表示,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去展现自己的行为,就是一种“自我呈现”。人人都有社交需要,当大家都玩微信时,从众心理会促使人们赶潮流、追热点,避免落后,体现存在感,另一个角度来说,朋友圈也提供了一个可以与人分享生活的平台。当然,也有一类人群不愿公开发表意见或者不会把私生活暴露在别人的眼里,也不会因为外界的某些言语影响,这类人思想独立,认为生活是为了舒畅,而不是为了有谈资,这一类人往往是足够相信自己的人,他们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换取想要的东西的,对于自己的生活也有着非常鲜明的态度。
陈志林认为,朋友圈里各种行为背后的本质是人际沟通,也是与他人搞好关系、进行交流的新方式。无论用不用朋友圈,只要彼此想保持关系就是健康的人际关系,良性的人际关系包括开放地交流想法和真诚地谈论感受,能够以一种积极的、非对抗性的方式说出自己的困扰,所以,要想交到真正的好友最好选择当面交流。
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