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逃离朋友圈的“社会人”,有社交焦虑吗?

2021-08-26 21:57:16 作者: 那些逃离朋友

上游新闻记者 朱婷 文/图

“每天有10.9亿用户打开微信,有7.8亿用户进入朋友圈,1.2亿用户发布朋友圈。” 这组关于微信使用的数据告诉我们,使用微信已经成了绝大部分人的日常。

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有人不用微信朋友圈社交?你的微信好友里,是不是也有关闭朋友圈或者从来不发朋友圈的“社会人”,他们既不在朋友圈晒照打造人设,也从不转发广告、鸡汤文。这些“社会人”为何逃离“朋友圈”?最近一段时间,记者通过采访,收集了一些逃离“朋友圈”的案例,他们中,有70后、80后、90后,有上班族也有自由职业者,关闭朋友圈或者不发朋友圈的理由,也不尽相同。

没QQ、微信,线上交流用网盘

不想被打扰只想安静生活

年龄:45岁

性别:男

职业:自由职业者

文华(化名)以前是一位媒体人,现在的他,成了一位自由职业者,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写小说、剧本上面。文华表示,别说不发朋友圈,自己手机里就连微信、QQ都没有下载。“其实没有微信、QQ,也不耽误我工作,可以用其他应用程序来接收文件。”文华表示,自己就是用网盘来接收文件,如果有朋友想要通过应用程序来联系他,也可以用网盘联系交流,“我觉得网盘用起来更安全方便,也更为简单。”

文华不用微信、QQ的理由还有一个:觉得安装了这些社交软件后,好友的信息会太多,源源不断的消息进来,自己的生活会被打扰。“不是不在乎朋友,真朋友也不在乎微信朋友圈点赞、评论吧,信息太多势必造成打扰,我只想安安静静写作和生活。”文华表示。

“现在通过微信、QQ交流是常态,他却没用这些软件,在我们看来,他确实有点‘清新脱俗’,不过,人是真的才华,写得一手好文章。我们作为朋友,当然尊重他的选择。”文华的朋友彭先生向记者证实,因为觉得用网盘交流起来太麻烦,要找文华的话,他都是直接打电话,虽然没有朋友圈的点赞互动,但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情谊,“因为都认识很多年了,大家知根知底,没必要通过朋友圈来维护友情。”

“不看朋友圈影响不大

我不靠朋友圈来维系关系”

年龄:48岁

性别:男

职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陈先生工龄20多年,是一位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记者查看他的微信发现,他的微信没有朋友圈入口。“没有设置为仅聊天,我也没有研究过那些功能,就是一直没有用朋友圈这个功能。”陈先生解释。

▲陈先生的微信,找不到朋友圈入口。截图

说起关闭朋友圈的理由,陈先生表示,也许是上了年纪,自己感觉精力越来越有限,以前开通了朋友圈,但看了一圈下来,往往感觉比较累,自己又懒得打理,索性就把朋友圈关闭了,“关闭朋友圈也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人找我或者传文件,可以微信联系。”

对于不看朋友圈,是否有信息焦虑或者社交焦虑,陈先生认为,自己没有这样的感觉,“获取信息又不是只有朋友圈这个唯一的渠道,有些人没有用朋友圈不也过得很好吗?而且,朋友圈的内容要不是转发的广告或者热门鸡汤文,就是一些每天吃喝玩乐的流水账,意义不大,看不看也没有关系。”

“还有,我没有想过有什么特别值得要通过朋友圈来维护的关系,包括家人、朋友等。”他还表示。

未设置分组

发朋友圈顾虑多,干脆不发

年龄:29岁

性别:女

职业:文案策划

29岁的重庆女孩刘莹在南岸区白鹤路一家公司做文案策划,因为性格好,工作上,她和许多同事都能打成一片。但是,她的一些同事却对她不发朋友圈的行为感到疑惑:作为90后“社会人”,还能这么“孤僻”?

记者看到,刘莹的朋友圈设置了“仅展示最近三天”,没有一条朋友圈信息。“她哪里是最近三天没发,最近三年都没有一条朋友圈。”同事小唐说,他们都是做企划的,公司的公众号一有什么策划的活动推送出来,做企划的同事们几乎第一时间把活动信息转发到各自的朋友圈,形成刷屏模式,唯独刘莹不会发,“我们都怀疑她不是要辞职,但每一次,她又忙前忙后,把安排的工作做得妥妥当当。”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