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三和大神”:一群脱轨的年轻人,在这里“混吃等死”

2021-08-28 17:58:10 作者: 深圳“三和大

潮汕地区将外出闯荡的集体活动称为“过番”,那些为了谋生,不得不远离家乡,漂泊四海的人在闽语里则称为“番客”。

番客是曾经社会动荡时期的特殊人群,这些下南洋的人在国外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和勤劳质朴的本性,闯荡出属于自己的一番新天地,更是有着专属于番客的精神。

但是在深圳龙华新区的三和人才招聘市场,这里却聚集着一批和番客们截然不同的“三和大神”。

三和大神们的生活状态,通常是传统意义上的混吃等死,颓靡不振,干一天玩三天。

在深圳这座消费较高的城市之中,这里可以提供给他们两元一碗的面条,两毛一根的散烟,这样安逸颓靡的生活状态,促使三和大神的群体越来越壮大。新一代农民工

三和大神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他们本来也是怀揣着梦想,来到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大城市打拼一番,好解决自己的经济上的问题。

这些来到深圳进行务工的人员被称为新一代的农民工,但是现实生活给这些年轻人迎头浇下了一盆冷水。

深圳虽然是一个机遇很多的城市,但是机遇多,人才更多,这里对于务工人员的基础标准相较于其他地区也比较高。

三和大神们往往没有与之匹配的学历或者是专业水平,所以在来到深圳后处处碰壁,屡次三番被求职的机构拒绝。

这样一来,这些务工人员只能是在社会上进行游荡,做一些不需要文凭和技术的临时工,身上所带的现金逐渐花完后,还没有凭借着一技之长找到长期稳定工作的人,逐渐地就形成了三和大神这样的一个生活群体。

按照正常的消费水准和生活日常开支来说,做一休三的工资并不能够支付深圳当地一日三餐和住宿的费用,记者经过采访这些三和大神,了解到他们在这里的日常生活状态,其实就是勉勉强强在温饱线上挣扎,没有钱花就在这样的廉价劳动力市场窝居。

他们游荡在城市的边缘,随心所欲地靠一些零工赚取一部分生活费用,一天只吃一顿廉价的两元面条,网吧八元可以通宵上网解决住宿问题,抽着两毛一根的散烟,其中不少人甚至背负着债务出来务工,却依然被这样颓废的生活习惯所影响,最终加入三和大神的队伍。

嬉皮士乐园

因为三和人才招聘市场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以及三和大神们所形成的的这个怪圈,曾经有社会学的专业学者对这里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们认为在深圳龙华新区这里聚集的三和大神们,行为和生活状态都非常接近“嬉皮士乐园”。

嬉皮士这个词汇在最初的时候被指代为西方国家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反抗当时的社会习俗和社会规则的年轻人,他们聚集在一起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批判和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信奉人生就是活在当下。

褒义来讲嬉皮士实则是一种反抗精神的实体化,是一群有自己鲜明主见的年轻代表。社会学者们也认为深圳三和大神们和嬉皮士们拥有着同样的特点,那就是这两个群体中所表达出的反乌托邦精神,都是在安逸中过着流浪生活。

但是在后期,嬉皮士逐渐成为一个贬义的词汇,正如三和大神们一开始也是为了生活进行外出打工,最后却成为了城市的边缘人士。

嬉皮士们往往是出身富裕白人家庭的年轻人,他们聚集在一起为了体验贫穷的感觉,最后却成为了一起吸毒一起流浪的社会人员。

嬉皮士们在现代的语境中往往是贬义的词汇,有关嬉皮士的特殊形象一般是“肮脏的长发吸毒者”,来指代不思进取,混吃等死的人群。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