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城市中,要数和青岛最像的,宁波算一个。
两座城市同为副省级城市,都有世界级港口,均因制造业熠熠生辉,同属于经济外向型城市。更重要的是,在全国的GDP版图中,2015年两座城市均距离“万亿俱乐部”一步之遥,次年青岛率先出圈,继两座城市首次错位后,2019年宁波反超青岛。自此,每每排名宁波往往能略胜一筹。
今年7月,青岛、宁波相继公布2021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分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539.21亿元和6640.6亿元,宁波将优势拉大至100亿元。
激烈的城市竞争下,超越青岛的宁波到底做了什么?
宁波超越青岛
7月26日,青岛发布2021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生产总值为6539.21亿元。次日,宁波公布2021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为6640.6亿元。这是宁波继2019年之后再次超越青岛,并将优势扩大至100亿元。
然而这场不相上下的万亿级拉锯战,早在2016年就已开始。
2016年青岛率先出圈,以10100亿元GDP总量跨入万亿级门槛,宁波紧随其后,于2018年加入“万亿俱乐部”。
从时间先后看,宁波为“后来者”,但若从缩小差距的态势看,宁波的赶超势头强劲。
2016年,宁波落后青岛1540亿元,一年后将差距缩小至1190亿元。逆袭则发生在2019年,2019年青岛GDP为11741亿元,宁波则为11985亿元,领先青岛244亿元。
2020年,宁波、青岛分别位列中国城市全年GDP排名第12、13位,差距位8亿元。
在2021年一季度,宁波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1.3亿元,青岛一季度实现生产总值为3037.42亿元,差距拉大到74亿元。
而今,半年数据发布,宁波再次拉大与青岛的差距。
宁波与青岛,两座城市同属于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又都是沿海港口城市、均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如此相似的两座城市,境遇却大相径庭。那么,宁波到底做对了什么?其“超车”的密码又在哪里?
逆袭的宁波做对了什么?
先看几组数据,或许能从中找到青岛与宁波的差距。
宁波在A股的上市企业,超过100家,青岛则跨过50家;
2020年,宁波一口气净增12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并以总数45家位列全国之首;
宁波民营制造企业高达12万家。
一个普遍规律是,企业发展得好的地方,经济都很好。于城市而言,上市企业数量是城市实力的直接体现,而制造业中的单项冠军与民营制造业数量,则反映出宁波深厚的制造业基础。
宁波拥有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尤其是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器、纺织服装等为支柱的产业集群。
此外,国内拥有深厚制造业基础的城市不在少数,而让宁波制造独树一帜的,是其独特的发展思路——宁波一直秉持着“深耕细作”的扫地僧精神,坚持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产品细分市场的理念。
早在2004年,宁波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企业就有100多家。而今,这一数字达到了198家,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前3的企业更是多达133家。
因势利导,2017年宁波出台了《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工程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等多项相关政策,连续3年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为全市有意愿技改的规上企业提供智能化改造“一对一”诊断,并提供个性化的诊断报告。
公开报道显示,宁波委托100余家专业公司,对企业生产的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发现问题,出具评估报告,随后针对企业发展需求,为该企业的智能工厂建设设计方案。
可以说,“专业”“专注”“务实”代表了宁波制造业的发展思路。
然而,宁波制造业的升级也成为突破当地人才短板的关键所在。
2011-2016六年间,宁波常住人口平均每年增加仅4.4万人,远远落后同时代的青岛等城市。但2017年一下子增加13万,2018年又加码至19万,2019年更是高达34万。其中,2018年宁波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位列全国城市之首。
数据足以说明,宁波的制造业优势正在转化为人才竞争优势,同时辅以“产业聚智”精准引才政策,二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