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下乡插队时和农村姑娘奉子成婚,他说男人就得有担当

2021-08-30 09:27:03 作者: 知青往事:下

付小成的提议一半人赞同一半人反对,赞同的理由是草甸子紧挨着大河,就一坝之隔,取水方便,可以利用冬季农闲,把那片草甸子改造一下试试看。反对的理由是龙山大队地处山里,气温低,下霜早,不利于水稻生长。主要原因是冬季寒冷,草甸子的泥土被冻结后,根本挖不动。

经过一轮轮激烈地争论,李队长一锤定音,他说一个冬季不行,就两个冬季,反正冬季闲着也是闲着。

说干就干,五队社员全体出动,队里的架子车也都派上了用场,一场修建基本农田的大会战拉开了帷幕。初冬时节,天气还不很冷,冻土层很浅,挖土根本不费劲儿,知青们和社员们的干劲都很足。

一个冬季,完成了三亩多草甸子的改造,还挖了一条几百米长的引水和排水沟渠。看着往日的草甸子变成了水田,知青们和社员们都很高兴,李队长干脆把那片水田命名为知青试验田。第一年的水稻长势虽不尽人意,但社员们都吃上了自产的大米(扣除预留的种子,每人分了几斤大米)。

第二年冬季,又增加了七八亩水田,龙山五队的那片草甸子彻底消失了,之前持反对意见的社员们都不好意思了,他们说没想到十几个年轻人的想法还真变成了现实。

那年秋后,付小成被公社知青办评为模范知青,公社还给他发了奖状,龙山五队知青集体户也被评为全公社先进集体户,每个知青都发了一个茶缸和一本精装的红宝书。

1973年春天,县里举办赤脚医生培训班,龙山大队让张春荣和付小成去县里参加学习。起初大队书记想让两名城里来的知青去县里学习,因为知青们有文化,可有人反对,说到时知青们万一回城了(当时已有通过招工离开龙山大队的知青),龙山大队连一个赤脚医生也没有了。后来经过慎重考虑,大队书记决定派一位年轻社员和一名知青去县里学习,付小成也就有了这次机会。

在县城全脱产学习了三个月,张春荣和付小成回到了龙山大队,后来又到公社卫生院学习了半个月,他俩就成了龙山大队的赤脚医生,社员们谁有个头疼脑热,都会来找他俩。

可能是在县里学习时朝夕相处的原因吧,付小成突然喜欢上了张春荣,张春荣也发自内心喜欢付小成。张春荣的父母也很喜欢付小成,就是担心他早晚要回城,总觉得这事有点不把握。

说句实话,付小成并没有扎根龙山大队的打算,他也盼望着能早日回城,毕竟那时的城乡差别还是很大的。只是自己是大队的赤脚医生,他实在是不好意思马上就离开龙山大队,为此,他错失了好几次招工的机会。

转眼到了1975年的夏天,已有五名知青通过招工先后离开了龙山大队,付小成总觉得龙山大队的乡亲们离不开他,他一直不忍心离开淳朴善良的乡亲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春荣和付小成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他俩坠入了爱河。

那年秋天,张春荣发现自己怀孕了,这下可把付小成吓坏了,在那个年代发生这样的事情,可是非常严重的问题。第二天,付小成就坐上了回城的汽车。他的父母得到这个消息时,也吓得够呛,付小成的母亲还他狠狠骂了一顿。惊慌过后,付小成的父母做出了一个决定,让儿子奉子成婚,赶紧结婚。付小成的父母说:做人就要有担当,不管什么时候,伤天害理的事情坚决不能做。

那年阴历的九月十六日,付小成和张春荣领取了结婚证,举办了简单的婚礼,他俩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结为了夫妻。婚后的生活很甜蜜,第二年端午节,张春荣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女儿,两个人爱得更深了。

1978年夏天,也就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付小成考上了延边医学院,成了一名大学生。时隔十年,他终于圆了自己的大学梦。离开龙山大队去学校报到的头一天晚上,张春荣紧紧握着付小成的手,眼泪汪汪地说:“你考上了大学,不会不要我娘俩了吧?”“春荣,你尽管放心,我爸妈说了,男人就得有担当,什么时候都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付小成的一句话,让张春荣哭得稀里哗啦的。

大学毕业后,付小成留在了延吉,在一家医院当了一名内科医生。1983年3月份,张春荣被招工到公社(乡)卫生院工作,也是正式工作,据说是享受了知青家属的待遇。随后,她的女儿和儿子都转成了非农户口,一家人都吃上了国库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