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知青付小成是六八届初中毕业,毕业后不久,他就响应国家号召,和十几名同学一起来到了距离县城八十多公里的龙山大队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八名男知青和六名女知青被分派在龙山五队,五队队长李德兴热情接待了城里来的知青并为他们安排住处。
付小成他们到达龙山大队那天是1968年10月16日,当时社员们正在村东的大田里掰玉米,李队长和两名社员把付小成他们从公社接回来,两名社员就下地干活了,李队长和一名女社员帮着知青们把行李搬到队部大院那三间西厢房里,李队长简单说了几句,让知青们先休息,并安排那位女社员为知青们准备午饭,李队长也去地里干活了。当时正是秋收农忙时节,地里的农活要有李队长来安排。
知青们休息了一下午,第二天就跟着社员们下地掰玉米去了。那年的玉米长势很好,玉米秸秆超过了人头,玉米棒沉甸甸的,颗粒饱满,社员们都喜笑颜开,干劲十足。
快中午的时候,李队长让大家坐在地头歇一会,从早晨七点多到上午十一点,社员们连口气还没喘呢。看社员都坐在地头休息,付小成他们也坐在社员们旁边休息,虽然他们比社员们少干不少活,可大家都累得够呛,感觉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可能是早饭吃得早或者吃得太少,大家都感觉到了饥渴,有一种饿得前心贴后心的感觉。看到有的社员拿出从自己家带来的干粮(玉米面饼子、窝头或煎饼)吃起来,付小成他们觉得肚子更饿了。
就在付小成饿的用舌头舔嘴唇时,不远处的一位年轻女社员(十五六岁的姑娘)走过来,把一大半玉米面饼子递给了付小成,笑着说:“饿了吧,垫巴一口吧。”付小成不好意思地接过那一半玉米面饼子,红着脸说了一声谢谢。
中午收工回来时,每人都挑回来两筐玉米棒,看着其他知青踉跄的脚步,付小成发自内心感激那位年轻的女社员,要是没有她送的那大半块玉米面饼子,他真担心不能把那两筐玉米棒挑回场院。
第二天再下地干活时,付小成他们都用手绢包上一个饼子装在衣兜里,他们尝到了挨饿的滋味,也知道带着干粮下地干活了。一位女知青还用一个军用水壶灌了一壶开水,大家谁渴了就喝一口。
因为那大半块玉米饼子的缘由,付小成每次看到那位女社员都笑着打招呼,他对那位漂亮女社员的印象很好,也从心里感激她。没几天,两个人也就相互熟悉了。那个漂亮的女社员叫张春荣,和付小成同岁,小学四年级文化,她的父亲就是队里的记工员张学军。
别看张春荣也刚满十七岁,可她已经参加生产劳动两年多了,掰玉米割秸秆,她都冲在前面,就连往场院担玉米棒,她比男知青们担得还多。
掰完玉米紧接着收割晚熟的黄豆,张春荣看付小成割黄豆挺费劲,她接过付小成的镰刀试了一下,镰刀太钝了,张春荣就把自己的镰刀给付小成用,还笑着告诉他:“你用我的镰刀吧,我的镰刀锋利,中午收工回家让我爸帮你磨一下镰刀。”
下午割黄豆时,付小成感觉到了镰刀的锋利,特别是镰刀把上缠的那块棉布,他觉得很舒服,一点都不磨手。在陌生的地方得到了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和关爱,付小成心里倍生温暖和感动,他对张春荣充满感激之情,也对张春荣有了更美好的感觉。
到了11月上旬,秋收农忙基本结束了,田里的玉米秸秆都拉回了场院,场院里就剩下了计划交公粮的玉米和预留的粮种了,社员们的口粮都分完了。因为付小成他们第一年由国家供应口粮,他们每人只分了几斤黄豆。分土豆萝卜和白菜时,知青们也是按人头分的,和社员们一样多,这是李队长做主分配的,社员们也没啥意见。乡亲们都觉得人家城里的知青到农村来插队也不容易,如果按当年的工分分配蔬菜,知青们冬季就没菜吃了。
交完公粮,李队长帮知青们挖了菜窖,把过冬的蔬菜都储存好,也就到了冬季农闲。地里虽然没有什么农活了,可社员们也不能总闲着啊,李队长召集全体社员开了一个会,还让知青们出主意,看看谁有好的建议能对龙山五队的农业发展有好处。第一个举手发言的是付小成,他说:“咱们队里没有水田,社员们也没有大米吃,村北那片草甸子要是改造成水田栽种水稻,咱们这也就能吃上大米了。我们在学校参加支农劳动就帮生产队插过秧苗,也参加过挖渠引水把菜地改造成了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