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进“医美陷阱”的青少年:戒不掉的“容貌焦虑”,还不完的“套路贷”

2021-09-01 08:00:37 作者: 掉进“医美陷

“容貌焦虑”下,家长也“疯狂”

在医美机构狂轰滥炸的广告信息之下,家长们也开始“坐不住”了。

2002年末出生的刘涵,参加高中毕业典礼后一口气做了埋线双眼皮、填充耳垂、填充下巴三个医美项目。

“除了双眼皮是我自己想做的,填充耳垂和下巴是妈妈和医生的建议。做完后说我是男神,侧颜无敌什么的。”刘涵说,他清楚做医美有一定的风险,但又觉得“只是微微调整一下”,不会有太大问题。

某三甲医院的医生透露,在医院美容科室外走廊里,经常能听到很多这样的谈话:

“我孩子上半年期末考试成绩好,我打算让她把鼻子垫高一点,更好看,虽然只有16岁,但是美丽是一种早期投资,要趁早。”

更有家长直言,“上学期间比较清闲,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恢复,为毕业找工作和将来找对象做好准备。”

在青少年尚未有美丑观的年纪,部分家长就已经开始在容貌上“揠苗助长”。这些家长看起来甚是“开明”,不仅赞成整容,甚至比孩子自身更在意那些自我认知中的容貌缺陷,鼓励孩子整容。

在这些家长的认知中,“颜值”是孩子就业、婚恋的基础,是与同龄人竞争的无可替代的“砝码”。

他们仿佛中了医美机构的“蛊”,相信了医美机构鼓吹的“颜值即正义”的套路。

大众点评APP截图

于是,在医美机构鱼龙混杂的当下,青少年成“抢人”新战场。

“超微小气泡1元起,水氧活肤1元起……”在一些公众号或网络平台上,原价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医疗美容产品均以超低价格出售。

这种低价医美营销背后往往有坑。在互联网投诉平台上,有匿名网民投诉称,在网上看到痘博士的体验宣传,说只要15元。结果去了后被带到主任办公室,拿仪器做检测,说痘根很深,需定制一年的治疗方案,费用要八千多。

得知这名用户是学生后,又鼓动其用手机和身份证下载了一款名为云易花的App办理分期贷款。“感觉迷迷糊糊就被洗脑了,现在还要还贷款。”

美团APP截图

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与激光美容中心主任曲燕表示,随着医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营销手段不断翻新。“美容贷”被整治之后,“1元医美”等营销噱头开始冒头,主要是为了吸纳更多客源上门、促进消费。

“很多孩子没有经济自由,这种商业手段对该群体很有效,但低价医美背后往往是违规经营的医美机构,不少医美项目在未成年时做会导致身体受损。”曲燕说。

“颜值即正义”的价值观要“整形”

不可否认的是,医美机构无孔不入的宣传广告,正在加速医美消费的下沉。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植入了“医美”的概念,而低价项目、医美贷和分期支付的存在,则进一步降低了医美消费的门槛。医疗美容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属,而是走向了普通白领、大学生、小镇青年甚至是高中生等更广泛的群体。

然而,在“容貌焦虑”的裹挟之下,一些青少年变美的心愿未能如愿以偿,反而适得其反。

中国裁判文书网截图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的民事判决书,1998年出生的张某某在未满18岁时,在母亲陪同下前往一家医疗美容机构做了双眼皮切开术,术后出现眼睑下垂、睁眼困难等并发症。

第三方机构鉴定认为,该美容机构对张某某的诊疗行为存在过错,与被鉴定人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不少专家认为,在审美意识尚不健全、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的青少年时期,过早接触医疗美容不合适也不合理,亟待相关部门出手规范,补上制度上的空白。

某三甲医院整复外科负责人表示,他在门诊时劝退过很多未成年人提出的医美要求,最小的只有12岁。可是离开正规医院,那些已经充满执念的孩子甚至父母也会想办法去其他渠道,看不见、统计不到的才最让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