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陷阱”坑了多少青少年?
“现在就是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包括找男朋友谈恋爱也要看颜值。我身边太多这种整形整得很好看(的人),真是走上人生巅峰了,少奋斗多少年……”
这段话出自一家医美机构的工作人员之口。
在狂轰滥炸的医美广告之下,你“容貌焦虑”了,医美机构赚钱的机会就来了。
为了引诱潜在的客户入局,医美机构的工作人员不惜编造一系列“美丽谎言”。而针对顾客不同的整形需求,工作人员也有一套相应对的“说辞”。
新浪微博截图
“如果顾客只要求做鼻子,你可以跟顾客讲,她的额头天庭不够饱满,印堂发黑。可能会影响财运或者仕途……”
对于一些比较犹豫的顾客,工作人员还会不断地向他们灌输错误的价值观,进一步诱骗其进行消费。“现在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学得好不如嫁得好……”
在医美机构的大肆鼓吹之下,“容貌焦虑”之风不断蔓延。部分医美机构甚至将“黑手”伸向青少年,一边在社交平台用“做不了学霸,做校花,整容要趁早”等话术向青少年传播“容貌焦虑”,一边用“1元医美”等营销擦边球引人“入坑”,医美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要变美,先变鬼”?
“如果你不长痘痘就好了。”高中时,经常有同学们这样评价余贝,这样的话成为她心中的“一根刺”。
为了改变,2000年出生的余贝从高二开始跟着妈妈在一家日式医疗美容机构做皮肤护理。
上大学后,她根据某个App的推荐,把大学城附近评分高的医美机构几乎都体验了一遍,包括微针祛痘、点阵激光治疗等。最近,她计划尝试上万元一次的热玛吉,因为朋友圈的一位“医美大佬”说效果非常神。
同样是“00后”的施嘉惠,在参加播音主持的艺考时得知考试对容貌有要求,就动了整容的念头。父母最初坚决反对,但经不住她两年间频频诉苦、软磨硬泡,最后才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和资金支持。
施嘉惠说,她先后打过瘦脸针和玻尿酸,每针在2500元至3000元,满18岁后做了隆鼻手术,目前累计医美消费约9万元。
“手术全麻并不疼,但术后几天只能用嘴呼吸、脸很肿。就像一些人形容的,要变美先变鬼。”她在某视频网站上分享的整容心路历程视频,总播放量已超过25万。
新浪微博截图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的医美消费主体趋于低龄化,“95后”乃至“00后”年轻群体成了医美机构招徕顾客的重要“蓄水池”。医美平台更美App发布的《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在互联网医美消费平台上,“95后”与“00后”占比过半。
青少年的“容貌焦虑”究竟来自哪里?
在多家医美机构的微博平台,甚至是客服的朋友圈,都能看到大量针对青少年的医美广告。例如,有医美商家打着“高考”的噱头,向缺乏判断力的青少年传递着“容貌焦虑”:“高考,你人生中最后一次不看脸的竞争。”
又如“暑假整形季,学生有特惠哟!做双眼皮、高鼻梁……当不了学霸就当校花。”在附带的广告宣传图中,还标示出了“分数当钱花,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凭分数,减现金”等字眼。
新浪微博截图
宁波和平博悦美容医院客服小徐表示,假期很多孩子咨询医美项目,譬如割双眼皮、隆鼻、切痣,还有微针、光子嫩肤等。有很多人问如果遇到家长不同意怎么办时,小徐的回复是“撒个娇试试”。
上海一家三甲医院整复外科负责人说,商业利益驱动下,各种夸张、欺骗、诱导性的“美丽话术”漫天飞,比如明明是开双眼皮,却说成是解决“倒睫”或“上睑下垂”,导致医疗行为的严肃性被严重忽视。
“无论手术是否成功,给孩子们带来的危害都很大。如果成功,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对医美‘上瘾’;如果失败,后果更是不堪设想。”这位医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