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返利合同”却相对模糊,前期约定的推广项目可能就是“发朋友圈”,点赞推广,转发软文之类的,可是几个月后,一定会升级到“变相拉人头”的程度。
拉不来人头,推广返利会减少甚至停发,这时候小女孩才会发现“金融贷款”的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小姑娘投诉诈骗,因为医疗机构的资质是齐全的,所有消费项目是公开合理的,消费过程甚至都会录像,证明你是在理智状态下签约同意的。
至于贷款消费合同,这和“医疗机构”并不绑定,只要合同利息合规,机构资质合规,也是没问题的。
至于“模糊的推广返利”合同,这是整个套路里面,唯一可能诉讼的点。可是这合同是经过“法律专业人士”草拟的,单一合同,无论是诉讼费用,还是赔偿金额,都不合算。
这类“医美+金融”的骗局,最后都是举报案件达到一定规模,监管部门与警方联合执法,把整个链条一锅端之后,才被揭露出来。
如果没到这一层级,任何一个前期的单一受骗者,单一家庭,都只有“认栽还贷款”一条路。
贰、互联网升级容貌焦虑
好好的医美医院,门可罗雀,医生收入惨淡。将“业务部门外包后”,门庭若市,医生经历培训后,收入也爆翻十倍。
这背后需要美化的,恐怕不止容貌,还有人心!
幸好,国家对“未成年人贷款”是锁死状态,因此“医美金融陷阱”暂时伤害不了未成年人,子女“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家长需要防范一下。
注意北风的用词,是“子女”,也就是“颜值焦虑”,“形象审美”不光在女生团体里面拓展,越来越多的“男生”也成为医美的重要“新蓝海”。
当然,除了网络经常爆出的“网红医美暴雷”,“大学生医美暴雷”。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阶段,利用“寒暑假”,进行“微整形”已经成为“大雷区”。
这其中有三种背景,第一种是孩子家长自己的“人生阅历”,就看准了“外貌决定工作与婚恋”,“事业线”决定事业线。
家长对社会的错误认知,或者至少称为“偏颇认知”,是未成年人在寒暑假展开“微整形军备竞赛”的推手之一。
这些年,新生代家长的阅历与三观越来越正,让家长主导孩子“整形升级”的力量在减弱,另外两块力量才是主流。
一种是“互联网审美趋同”让网红脸与颜值焦虑不断升级。青少年追星等渠道被国家严打之后,青少年手机上网的时间并没有减少,许多资讯与软文,最后都会通过大数据,将他们引向“医美机构的销售人员”。
除了互联网直接影响“未成年人个体”,更加恐怖的是“颜值升级的社交裂变”。
好朋友,好闺蜜,好伙伴的“劝告”与“一起”,成为许多青少年被带入“微整形军备升级”的主要途径。
许多家长都反映,孩子平时以“考试成绩”或者“生日礼物”,或者“零花钱累积”等方式,在假期向家长提出和“好朋友”“好同学”一起微整形。
这时候“XX早就弄了”“自己不弄被孤立”“缺乏自信影响社交”“孩子变得内向不开朗”都成为家长最后妥协的理由。
为了防止孩子在下一个假期给你提出这样的“朋友集体诉求”,家长需要现在就给孩子建立“颜值焦虑与自信最美的护城河”。
同时家长应该以合适的方式,交心的态度,了解孩子的朋友,并且默默影响和调整孩子的朋友圈,远离“颜控”和“虚荣党”。
最近一两年,医美存量竞争越来越严重,就会逼着他们去开发“未成年与男生”这两大新增市场,因此家长需要用“第一课”的形式未雨绸缪。
当然,家长也不用过度焦虑。对比“校外培训”等“利弊参半被严打”的行业,“未成年医美”贩卖的负面焦虑更多。
因此,医美行业如果不体面,国家会出手让它体面!
来源:远方青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