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王代强 摄影报道
“找到了找到了,是熊猫粪便!”9月3日,身穿迷彩服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瓦屋山区域团宝山管护站巡护员高亚军,参加四川省2021自然保护地(大熊猫国家公园管护总站)巡护技能大赛,出发几百米就发现了标的物。
参加工作32年,高亚军已从曾经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变成了两鬓霜花的“半老头”,他熟悉瓦屋山区域团宝山的每一个山头、每一片林子,是众人推崇的“老巡护”。“巡护就是熟悉山里的路,了解森林里的树,和大山做朋友,与动物做亲戚,把自己练成一张活地图!”他说。
团宝山管护站距离洪雅县城有两个多小时车程,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管护点。城市之外,山野之中,巡护员的工作情况是怎样的?当天,记者走近高亚军的“巡护人生”。
光荣“林二代”:
常在山野露宿,饿了吃干粮,渴了饮山泉
1989年4月,在父母的影响下,24岁的高亚军投身洪雅林场生产一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林二代”巡护员。在玉屏山工区一干就是15年,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平凡而又伟大的巡护事业。
“刚参加工作时,我什么都不懂,显得手足无措、处处受难。”高亚军说,巡护工作需要熟悉林区每片林子、每条道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靠着向老巡护员们虚心请教、总结经验,最后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能独当一面的巡护员。
2004年,他被调到团宝山工区担任巡护员。在这里他又要重新熟悉每条道路、每个界桩、每个山头、每片林子。
“依靠自身积累的经验,我上手得很快。”高亚军回忆,刚到团宝山那几年,单边巡山一次要6小时左右,巡山途中迷路是常有的事。“有时候到天黑还寻不到回去的路,就得在山野露宿,饿了吃干粮,渴了饮山泉,第二天再寻出路。”
回想起这些年的心路历程,高亚军也有些忧伤。“以前工区缺少车辆、交通不便,早上搭矿车下山,半路就要分道扬镳步行赶路,常常一天之内到不了家,一个月四五天的假期有两天都浪费在了路上,真正与家人相处却不足3天。”他说。
高亚军父亲早逝,体弱多病的老母亲还要照顾孙子的生活起居。自己不能经常陪在他们身边,只能每月拿点生活费回家,“对母亲和妻儿满是亏欠,没有尽到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的责任。”
好在,家人都很理解并支持他的工作,即使是在1998年洪雅县林场收入锐减的那段时期,他也依靠着每月370元的工资、积极响应单位号召搞多种经营:养羊、养鱼挺过来了,始终如一地坚守在巡护岗位上。
野保“卫士”:
险被盗采者实施报复,救了熊猫手舞足蹈
在盗采活动猖獗的那些年,巡护小组与盗采者斗智斗勇、“打游击战”,常常晚上埋伏在盗采者下山必经之路上,一蹲就是一整晚。“不能说话、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运气好还能抓个现行,人赃并获。”高亚军比划着说。
有时候,他们遇上盗采者反抗,还要发生肢体冲突。更有甚者,盗采者被查获后,事后还会组织团伙对巡护员实施报复。“我运气好,有一回五六个人来报复我,撵着我跑,我跑脱了。我们都不敢单独行动,都是结伴而行,落单就要遭报复!”高亚军笑着说。
后来,随着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打击盗采力度不断加大,巡护队员与村组联合宣传,村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盗采活动日趋减少,盗采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
在高亚军看来,看到他巡护的区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些年的辛苦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2017年冬季,一只患病的成年野生大熊猫跑到瓦屋山镇长河村村支书家院外求救,高亚军积极参与救助大熊猫工作。“当时心情很激动,见到了野生大熊猫,看着它情绪低落、病殃殃的样子很心疼,给它递水、竹子、水果,啥子都不吃,我们就赶紧向上级报告情况,对大熊猫进行隔离,驱散犬只,等待救援。经过现场初步救治,后被送到成都进行后续专业治疗,大熊猫得救了。以前经常参与瓦屋山自然保护区监测大熊猫活动,只看过影像,这回能救助大熊猫,感觉很荣幸。”讲起这段故事,他难掩心中的激动,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