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鱼汤,让她反复咳嗽、发烧,还发生了食管、气管“短路”

2021-09-03 12:43:06 作者: 一碗鱼汤,让

胡教授又仔细询问了大梅的病史和日常生活,除了半年前买了八哥之外,并没什么特别,不过发烧是这两个月才有的。胡教授安排大梅住院,进一步做些检查。

住院之后,医生安排了抽血,发现大梅的炎症指标又飙出新高,马上给她预约了支气管镜检查,排在入院的第二天。

检查当中,医生发现了个大新闻:大梅的左主支气管有一个破口,轻轻按压,还会有分泌物及气泡涌出来。

“瘘了”!操作的医生们交换了下眼神,小声而又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这两个字。

“瘘”是“瘘管”的简称,医学术语里,是指在空腔脏器和体表之间、或者空腔脏器之间出现了不正常的连接管道,也就是“短路”了。大梅支气管上有了瘘口,意味着支气管内部与纵膈相通了。

医生手绘就问你服不服

但是好端端的支气管,流通的是气体,怎么会破出一个口子来呢?

会不会是被什么东西扎破的?

“片子再仔细看看,比较下纵隔窗,诶!纵隔这里,好像有几个气泡啊”,胡教授一边在大屏幕上带大家阅片一边分析:“像是个瘘,把食管和左主支气管联通起来了”。

“外院拍的片子都拿出来,看看之前有没有”。

历次的CT胶片一字排开,铺满了整整一面墙的读片灯。一张张看下来,发现最开始的CT上就有这个可疑的瘘,但是都太细太小了,不带着追溯的目的很难发现。

“平常喜不喜欢吃鸡肉、鱼肉这种有小骨头、有刺的食物” ?胡教授问大梅。

“喜欢吃鱼”。大梅据实回答,“但是这跟发烧有什么关系吗”?

“那被鱼刺卡过吗” ?

“生病前好像没有啊”。

“以前呢”?

“以前倒是有过几回。哦……好像半年前,有一次家里炖了豆腐鲫鱼汤,很好吃,不小心就被一个很粗的鱼刺卡了,我吃了好几口米饭才咽下去,后面胸口疼了好几天。但后面就好了。应该和发烧咳嗽没关系吧,都是卡鱼刺之后三四个月的事儿了” 。

“你咳嗽什么时候最厉害?”

“嗯……好像是一喝汤汤水水就咳,而且很快就会发烧,现在我都不敢喝水了”。

“所以很有可能是鱼刺刺破了食管,虽然被强行用米饭带了下去,但不断有食物通过破口进入纵膈,导致纵膈感染,时间久了,组织坏死又把气管给打通了;从此走行食水的食管、和流通气体的气管这两个原本各司其职互不干涉的管道发生了短路,造成吸入性的肺炎和纵隔腔的感染;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大梅吃流质更容易出现呛咳和发烧”。胡教授分析道。

想想食物和细菌混合,放在室温下一两个星期,会发生什么?毫无疑问,是腐烂,发臭!如果这些发生在比室温更高、更适宜细菌生长的人体内部呢,而且是在原本无菌的、重要脏器比如心脏、大血管的周围?

假如不幸破口比较大、进入的食物比较多,那些馊臭的食物滞留在里面几个月,甚至有可能把大血管烂出个洞来;

又或者假如鱼刺比较长,没能被米饭带下去而是越刺越深戳破了大动脉,刚从心脏里射出的高压的血液会奔涌而出;

那样的话,患者几乎没有生还可能。

大梅和老公得知了病情推测,都惊恐地瞪大了眼睛。一番安慰宽心之后,医生给大梅调整了用药:抗感染的方向主要是针对口腔常见菌群——厌氧菌的治疗;同时由于高度怀疑大梅食管也有瘘口,为了防止感染的进一步加重,需要禁食,从静脉补充营养进去。医生又给大梅约了最近的专家胃镜,揭开谜底。

入院第四天,肺泡灌洗液的病原测序结果报告:口腔厌氧菌群为主。符合预期。

入院第五天,无痛胃镜检查:“食管内距门齿30cm处见一直径约0.5cm瘘口,金属夹夹闭,放置小肠营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