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开展“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截至今年10月底,已设置1739组集中分类投放点,共计回收处理绿化垃圾8167吨;119个项目共1013.65万平方米建筑通过国家或地方绿色建筑认证;完成5家绿色工厂的创建工作。逐渐实现从产废源头、运输过程及后期处置全过程监管,力争做到监管全覆盖。
保持“利剑”执法监管高压态势。数据显示:2019年,光明区淘汰低端落后企业125家、重污染企业5家,整治“散乱污危”企业3000余家。今年1-10月,光明立案查处292宗(同比增长62%),查封7宗,移送行政拘留3宗,移送涉嫌刑事犯罪1宗。
谋创新 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机制改革创新
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光明区同样以创新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近年来,光明区将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全区重要改革项目,通过强化制度先行、完善责任体系、健全监管模式、强化管理服务等方式,全力推进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机制改革创新。
光明区在全市率先构建了“1+1+N”基层生态环境保护与监管制度体系和“区-街道-社区”三级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层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将环保理念纳入村规民约,使之成为社区居民的自觉行动。
如何打造环境问题发现、整治、执法“三张网”和水务管理网格,形成环境问题闭环管理?光明不断壮大生态环境监管队伍,持续充实一线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力量,组建百余人的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队伍,并组织2万余人投入到水污染防治设施各项工程的建设、监管和维护管养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首创“环保顾问”制度,通过引进专业环保咨询服务机构,为辖区相关企业、物业业主和管理人、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及社区等环保责任主体免费提供环保咨询服务,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落地效率,打造优良营商环境,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协发展
跑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双曲线
加快打造“3+1”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5家,较2018年增长29%。2019年,光明区经济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经济总量(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增长8%,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与此同时,全区31个社区100%完成四星级宜居社区创建,1189个强基惠民项目及58个社区环境提升项目完成建设,43座垃圾转运站及213座公厕完成改造,6个大美特色村落试点完成建设,全面改善社区环境。
光明依托生态优势,构建“森林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三年新建公园113座,公园总数达260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0.85平方米,超全市平均水平,实现“500米见绿、2公里进园、5公里到达森林公园”,绘就“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优美画卷。
光明区全区上下对标国际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精心描绘光明“蓝绿本底”,积极推进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工作,节能考核任务高质量完成,在全市节能考核工作中排名第二。严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纳污总量控制“三条红线”,2019年光明区万元GDP水耗降至13.71立方米/万元,全区用水效率显著提升。跑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优美双曲线。
一座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感受得到鸟语花香的一流生态样板城区正徐徐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