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光明不断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擦亮世界一流科学城“蓝绿本底”

2020-12-02 14:13:43 作者: 深圳光明不断

       原标题:光明擦亮世界一流科学城“蓝绿本底”

  光明区作为深圳最年轻的行政区,始终将绿色作为最核心的发展理念和最闪亮的名片。两年多来,随着光明科学城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光明全区上下更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轴,全方位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1月30日,光明区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这标志着光明生态文明建设站上了新的起点。更高目标,更新追求,光明正不断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串联科技和生态,位于光明区公明北环大道与公常路交点东北角的左岸科技公园,以其独特的设计感、丰富的内涵,成为了深圳新晋网红打卡地。

  所言非虚。

  白天,平静的湖面倒映着岸上随风飘摇的花草,您可以在这儿欣赏V型桥与白鹭翩飞,极具科技特色的V型桥,连接公园各项功能区,也连接堤顶路及河岸,将自然与科技合而为一,带您穿梭在公园的廊桥和栈道,桥下碧波荡漾,花团锦簇,宛若游龙。

  夜晚,华灯初上,灯光仿佛一道银河映入水中,V型桥与人行廊桥和左岸科技展馆的灯光相互交织,成为茅洲河碧道上一颗璀璨亮丽的明珠。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光明区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人民群众生态福祉,左岸科技公园并非孤例。

  就在上个月底,“出则繁华、入则自然,登塔见景、落地自由”,一条引城入林、活力交织、凌湖驾绿的红色飘带——光明区虹桥全线贯通及入口区开放,将新城公园、虹桥公园、大顶岭山林公园串联成完整的城市生态片区,是连通繁华都市与森林生态的休闲廊道,率先为科学城导入高品质生态环境与公共空间。

  高标准 打造世界一流生态样板城区

  近年来,光明区一以贯之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区工作的重要位置,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步规划、统筹布局,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开发建设的全过程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注重通风廊道、生态廊道构建、生态环境修复、蓝绿空间保护,打造“蓝绿本底、组团镶嵌”“一心两区、绿环萦绕”的世界一流生态标杆城区。

  为此,光明高标准编制《深圳市光明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9-2030)》,构建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与生态科技“1+6”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为光明区中长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构建顶层设计。

  苦实干 攻坚克难 真抓严管

  按此部署,光明区高位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立由区主要领导“挂帅”的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每季度研究一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区委区政府自成立以来研究部署生态环境保护议题百余个,形成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开展创建工作的良好工作局面。

  生态文明建设既要久久为功,更要做好近期工作。光明紧盯各项攻坚目标,对各项生态环境要素真抓严管。

  河流水质精细化监管。系统开展治水攻坚九大战役,全面实施雨污分流和正本清源;建立衔接互动机制,强化水质问题交办、跟踪、督办、销号4个环节的闭环管控;制定“1+16”涉水面源指引,全力推进各类污染源整治;建成日处理量500吨/日的高浓度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有效破解“小废水”企业收运处置难题。今年1-10月,辖区15条主要干支流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及以上标准。茅洲河综合治理被国家、省、市充分肯定。

  空气污染全方位纳管。先后制定工地扬尘“1+6”指引、“扬尘八条”2.0版本,严格要求辖区313个工地执行“6个100%”;制定臭氧污染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并配套4项工作指引,以臭氧前体物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为重点,从3个方面开展22项任务38项具体工作,全力遏制臭氧污染。今年1-10月,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3%,同比上升19.5个百分点,上升幅度全市各区第一;PM2.5浓度为1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9%,下降幅度全市各区第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