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研究室回应延长小长假

2021-03-13 09:37:49 作者: 国务院研究室

事实上,五一黄金周虽然没有恢复,但近年来的五一假期正在逐年延长——

2019年的五一恰逢周三,通过与周末调休,形成了4天小长假,实实在在地增加了一天假日;

2020年通过调休,再多增加了一天休假时间,形成5天小长假。

今年,五一假期将继续保持5天。

延长假期,一定要调休吗?

假期连休,其实并不等于白白新增假期,这在网上也引起议论纷纷。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算上周末的公休假,我国公民的年公休假一共是11天(法定节假日)+104天(双休日)=115天。

11天法定节假日,放在国际上是什么水平呢?

日本每年公众假期一年共计16天;

俄罗斯2018年的全国法定节假日有27天;

美国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一年有10天假日。

可以看到,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已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中等水平,但建议延长假期的呼声每年都有。

延长假期有什么好处?

除了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们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对诗和远方更为强烈的愿望,还在于其对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贡献力。

特别是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作为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路径之一,假日经济被寄予了更多期待。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假日经济率先复苏,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

据世界旅游组织目前公布资料,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110个行业发展。旅游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旅游行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5至7个间接就业机会。

更深一步,假日经济并不是单纯的“旅游经济”,包括旅游在内,餐饮、娱乐、影视、交通、展览、竞技等行业,共建出充满生机、丰富多元的多元假日经济生态。

从这个意义上看,假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假日经济越繁荣,经济发展越有活力。毋庸置疑的是,我国假日经济之所以能快速恢复,其背后依托的正是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及巨大的需求潜力。

那么,为什么要用调休“换”假期?

有网友提出,虽然很想休长假,但调休存在其必要性——倘若直接将现有工作时间改为假期,那么假期越长,工作积压越多,假期后压力更大。

其实,延长假期看似只是简单增加几天假期,但事实上涉及国计民生等多个方面。社会生活没有暂停键,似乎很难有一种“完美方式”可以让所有人员休假的同时社会还能保持运转、百姓生活得到基本供应。

今年五一假期能安心出游吗?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今年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5日(星期日)、5月8日(星期六)上班。

上周,张文宏医生在接受采访时,分析了五一假期旅游的可能性。他表示,今年五一假期的疫情管控应该会比去年更好,因此他相信,五一假期出游不成问题。

张文宏医生的分析回应让不少人振奋不已。随着国内疫情继续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2021年的五一旅游市场也将加快复苏的步伐。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本地游、周边游市场仍将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

从出行方式看,今年五一期间,自驾游仍将成为国人旅游的热门选择。

从细分市场来看,私家团、高星酒店等高品质产品仍将成为用户出行的首选。

当前,中国版的“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已经正式上线,旅游行业也期待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迎来国际旅行市场的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