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和节气,在每个节日节气的时候吃的食物也不一样,但是也一直流传着,小编记得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时候,妈妈都会煮上一碗地菜煮鸡蛋,这也成为了每年特定俗称的一种习惯,对于为什么要在这个日子吃地菜煮鸡蛋,小编也不是特别明白,下面就让见闻坊小编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为什么要吃鸡蛋,农历三月三吃鸡蛋是什么意思。
农历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在我国,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是一个充满节日氛围的日子,是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歌圩等,而汉族在农历三月三这天也有历史悠久的上巳节。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黄帝,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传说他出生几十天就会说话,少年时思维敏捷,青年时敦厚能干,成年后聪明坚毅。黄帝同炎帝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2008年国务院确定新郑黄帝拜祖祭典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河南新郑是黄帝出生、创业和建都之地。今天,这里举行了丁酉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每年都会吸引数十万海内外华夏子孙前来寻根拜祖,成为华人世界极具影响力和标志性的文化名片。
农历三月三为什么要吃鸡蛋
三月三吃鸡蛋的风俗也是有传说典故的,相传是因为名医华佗在外出采药的时候,天降大雨,所以特地找到一位老百姓家里躲雨,看到躲雨的人家中有一老者头疼,所以给出了一个治疗头疼的偏方,说是用春天里最鲜嫩的荠菜来煮鸡蛋吃,可以治疗头痛。
而在一些少数民族庆贺“三月三”的仪式活动中,鸡蛋也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这一天适龄的青年男女把煮熟并染成彩色的鸡蛋作为表达爱情的信物,小伙子要是喜欢哪个姑娘,就会用手里的鸡蛋去碰对方的鸡蛋,如果对方没有拒绝的话,两人就会一起吃蛋并定下婚约。很多其它民族都有在“三月三”这一天用鸡蛋来祭祀和敲击游戏的习俗。
传说也好,风俗也罢。都证明了三月三这一天是绝对少不了鸡蛋这个“主角”的,之所以有这个传统,应该是在春天这个季节,应该是母鸡产蛋最多的季节,所以人们多喜欢用鸡蛋来进补,再加上节日里需要供品来祭祖,而鸡蛋是当时最好和最珍贵的祭品,祭祖仪式过后,很多鸡蛋就被人们食用了,多种原因就导致了“三月三”有吃吃鸡蛋的习俗了。
在湖南湖北等地,每逢农历三月初三,都有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说吃了荠菜煮的鸡蛋,一年当中腰腿不疼、头不疼。 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
全草含荠菜酸、生物碱、氨基酸、黄酮类等成份。嫩株可作蔬菜,带花果的全草入药。性凉,味甘淡,功能凉血止血,主治吐血,尿血,崩漏,痢疾等症。近用治肾炎,乳糜尿等症。
有营养专家称,虽然“三月三吃地菜花煮鸡蛋”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古时候主要预防春疫,其科学性还有待考证。不过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讲,地菜虽然是野菜,但是营养丰富,里面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和维生素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这些营养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加上鸡蛋的蛋白质含量高,卵磷脂、维生素A也丰富,这样两种营养食物放在一起,自然对身体有好处。
三月三吃鸡蛋的神话传说
第一个故事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汉人迎接祖先灵魂的日子,用吃鸡蛋的方式悼念祖先,并希望沾点灵气。
第二个故事是讲在壮族三月三歌墟中男女青年的交际习俗: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墟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还有人说三月三,是个古老的节日,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上已节”演变而来的。那时这个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三月上旬。“已”是地支中的干位。过去纪年纪月纪日用六十花甲,即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字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字轮番搭配,以数学组合方式组成六十个组合形式来记日记年。“上己”就是三月中第一个出现“己”的日子,因此叫“上己”。过去,在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郊游踏青。青年男女在这一天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可以不受礼教约束,自由交往。 到秦时,“上己节”的活动被正式定在三月初三这一天。这天,人们在郊外水滨荡秋千,放风筝,观风景,青年男女对歌抒怀,各行其乐。到唐代,这种风气还一直流传着,甚至连皇家戒备森严的宫廷也敞开了大门,让嫔妃宫女到郊外欢度一日。诗圣杜甫描写玄宗宠妃杨玉环及其姐妹到长安城外郊游时就写到:“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三月三这个节日发展到后来,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淡下去了,即使某些仍保留着这一风俗的地方,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渐成了一个休息、游乐和集市贸易活动的节日。但在我们这里,没有旅游、休息的说法,我们吃个“煮鸡蛋”就算是过三月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