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2021-03-23 11:08:07 作者: 人民日报评校

对此,不少学者认为,在下一步治理过程中,更需标本施治、系统推进,从根本上打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圈。

需求供给两手抓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不少一线教育工作者认为要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同时着手。

一方面,从需求端出发,引导家长不盲从、不焦虑,理性选择。要抓住评价这个“牛鼻子”,从“指挥棒”入手,优化评价体系,打破“唯分数论”。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教师尤立增说,在确保科学、公正的前提下,要从对考试分数的单一评价转向综合素质评价,从只看成绩的终结性评价陆续转向重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成长进行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品质、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全面记录,“唯有从根本上打破‘唯分数论’,引导全社会认识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才能让学生和家长淡化对于分数的焦虑,更关注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

另一方面,从供给端出发,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提高课堂效率。针对有需求的学生,可以出台相应规范制度,鼓励学校在课后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通过组织兴趣班等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要。同时还要注重加强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各市区县都有少年宫、科技馆、体育学校等,希望相关部门协同起来,建立公益性的校外教育体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建议。

为营造清朗的教育教学生态,还要堵住优质学校用变相考试、竞赛等办法招生选拔的口子,从根本上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招生的关联。采访中记者得知,当前,在一些城市,这样的现象仍然存在。

在继续加强对于培训机构监管的同时,有学者建议,也应鼓励培训机构发挥技术手段、兴趣与特长培训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其提供学校教育之外的特色化、差异化服务,使其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而非冲击。

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帮助学生减轻压力

1、足够的缓冲时间

对于刚上初一的孩子们,家长应该给他们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们慢慢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适应老师的讲课方式,适应同学们之间的竞争。初一的他们成绩不好也不要过于担心,而是应该积极鼓励他们,用正确的态度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希望,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若是他们到了初二初三,成绩依然不乐观,这时家长们就可以采取点措施了,为他们报个补习班,督促他们学习。

2、偏科不可怕

刚上初一的孩子要面临许多的课业,而12岁孩子的精力也就那么多,难免会导致他们偏科,可能他数学十分好,英语却不尽人意,或是语文很糟糕,这时候的家长要有耐心地去面对这件事,积极开导孩子对其他科目产生兴趣,而不是总是责怪孩子,说他不能均衡发展。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不足的地方,学习也一样,每个学生有一两门成绩较差,我们应该帮助孩子们在保持其他科目稳定不变的前提上去提高较差的那一门,而不是盲目地去提高那一门牺牲掉其他的学科。

3、不要盲目攀比

家长们最喜欢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别人家的谁谁多么优秀,你看看你”,其实家长们之间也存在着攀比,总喜欢拿自己孩子的成绩与别人相比,看到别的孩子补习就一定给自己的孩子报一个班,生怕自己家的孩子落后于别人,殊不知这种盲目的攀比给孩子们带来多大的压力。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期盼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呀,不要为了攀比而使自己的孩子失去了笑容,失去了信心。

总之,适当的压力是动力,但是过度的压力只会使孩子的精神和心理发展受到阻碍,严重者会得抑郁症或是其他精神疾病,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希望家长们能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

为什么现在学生学习压力这么大

首先,从家长的心态来看,中国家长普遍都是望子成龙,要子女在班上拿第一,只注重成绩。相反,国外(例如加拿大,美国,欧洲)普遍的西方发达国家,则是注重子女的综合素质,对“成绩”不是很重视,他们重视的是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