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提醒日方停止挑衅中国

2021-03-31 11:51:18 作者: 国防部提醒日

除菅义伟外,日本外务大臣茂木敏充也有可能于4月下旬赴美参加日美韩三国外长会议。据日本NHK电视台网站30日报道,如果茂木4月下旬访美得以实现,将是拜登政府成立以来首次举行日美韩外长会议。报道分析认为,应对中国将成为日美韩外长会谈的主要议题,但三国是否会就对华问题表现一致仍有待观察,因为韩国将改善对朝关系作为最优先议题,所以不希望过度刺激中国,并展现出谨慎姿态。而日本如果继续与美国步调一致,有可能面临日中经济关系恶化的风险。若美国进一步要求强硬对华,日本或将被迫作出艰难抉择。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3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日本在是否跟随其他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制裁上有所犹豫是基于利益的考虑。日本真正关心的是“钓鱼岛问题”以及海警法相关议题,新疆实际上与日本直接利益没有关系,所以日本会在新疆问题上表达一些所谓“关切”,但在具体执行层面倾向于按兵不动。此外,日本还要考虑万一中国和美国在其他议题上达成和解时,自己该怎么办。日中关系一旦出现裂痕就很难修复,因此日本要给自己留退路。

正如专家所说,日本近来一直大肆渲染“海警法”议题。据NHK电视台网站30日报道,在最近几天日本与印度尼西亚举行“2+2”会谈时,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外务大臣茂木敏充均与印尼官员谈及中国的海警法,甚至菅义伟在会见印尼防长外长时也谈及有关话题。NHK电视台网站报道分析认为,在南海问题上,印尼与中国之间存在对立,日本有意从安保层面拉拢印尼共同应对中国。

疫情后,中日关系要行稳致远得抓住三个机会

一、政治外交企稳、 经贸合作拓宽

通观2020年,日本虽然遭遇新冠疫情与首相非正常更迭,但政局与社会基本稳定。而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后,企稳向好的基本方向也并未改变。风险可控,前景可期,是其基本态势。

但2020年适逢美国大选,其与新冠疫情的叠加,使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愈加难以理喻,呈现出完全失去理性的疯狂状态。雪上加霜的中美关系,不言而喻,也给疫情下的中日关系投下阴影。

在中日关系的政治外交领域,主要表现在疫情政治化、涉海、涉港,乃至中日两国原定的重大政治议程等方面。表明中日关系在一些敏感领域的短板,并未因为疫情而暂时消弭,反而由于美国因素的刺激,依然对中日关系带来消极影响。但另一方面,接任的菅义伟政府基本承袭了安倍执政后期改善中日关系的基本方针,新冠疫情、首相更迭、美国因素也只是把它们的消极效应,投射到中日两国传统的短板领域而已,并未从根本上动摇企稳向好的大方向。这充分表现在,疫情中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去年11月24日访问日本时,与菅义伟政府达成了五点重要共识和六项具体成果。包括:一、遵循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基础上,坚持“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精神,增进互信,正向互动,努力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二、继续携手抗击疫情,及时交流信息,开展医疗药物方面合作,维护两国民众健康,并为地区和国际公共卫生领域合作共同作出贡献。三、合作推进两国经济复苏,2021年适时举行新一轮中日经济高层对话,继续加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医疗康养、电子商务、第三方市场等重点领域合作。四、共同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早日生效,积极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及区域合作进程,共同维护和强化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五、相互合作,支持对方举办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办好这两大盛事。适时举行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会议,疫情结束后全面恢复双边人员往来,扩大地方交流合作,增进两国民众相互了解和友好感情,优化两国关系民意环境。

六项具体成果为:一是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于2020年11月内启动两国必要人员往来“快捷通道”,进一步促进两国复工复产合作;二是建立中日食品农水产品合作跨部门磋商机制,加快沟通协调,推动该领域合作早日取得进展;三是建立两国气候变化政策磋商机制,推动气变环保政策协调和务实合作;四是启动202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并积极考虑将原定于2020、2021两年举办的“中日文化体育交流促进年”顺延到2021和2022年;五是2020年12月举行新一轮中日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强化两国外交主管部门和海上执法部门之间沟通交流;六是争取2020年内开通两国防务部门海空联络机制直通电话,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增进安全互信。